撰文丨趙婷婷 蔣若靜 攝影|袁藝
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安排,7月7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拉開帷幕,今起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主題展覽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共分為八個部分,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展覽還特別設立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深切緬懷抗戰英烈”專區,專區的墻上銘刻了國家公布的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制作了緬懷英烈的視頻,并以向抗戰英烈獻花等方式,打造褒揚英雄、緬懷英烈的主題紀念空間。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介紹,本次主題展覽將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作為主線貫穿始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最早發布的《對日戰爭宣言》、趙一曼從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洛川會議的會議記錄、多種版本的《論持久戰》、中國共產黨力促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文電等一大批歷史影像、文物實物、文獻檔案等均亮相展覽。
本次展覽還重點凸顯中國戰場的東方主戰場地位,通過設置大型主題視頻、中國抗戰巨型照片墻、中國支援盟軍作戰景觀等展項,展現了東方主戰場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覽注重將各部分的內容置于國際視野中,突出反映中國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本次展覽還注重將1931年至1945年14年的抗戰歷史貫通呈現,注重講好抗戰故事,深挖細節,以物證史,多維度展示偉大抗戰歷史和偉大抗戰精神。展覽全面展示了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的雄壯史詩,著力展現中國共產黨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
“展覽特別注重從多個角度呈現抗戰歷史,用展陳的語言表現抗戰歷史,展覽運用了很多珍貴文物、歷史檔案、歷史影像和藝術品,我們還打造了很多歷史場景,目的就是讓來參觀的觀眾沉浸在抗戰歷史的長河當中,感悟抗戰精神,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羅存康介紹。
據悉,主題展覽將作為基本陳列長期展出。7月中旬前將組織部分專場參觀活動,其他時間除每周一例行閉館外,全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觀展亮點·
1 奮起抵抗中國人民打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
展覽第一部分,一面殘缺的石墻上方,“1894、1895、1900、1904、1914、1915、1931、1935、1937”,九個年份雕刻發人深省,下方對應的是每個年份發生的歷史事件,從挑起甲午戰爭到侵占臺灣,從發動日俄戰爭到提出二十一條,從策動九一八事變到制造華北事變,直到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可以看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掀開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由于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中華民族瀕臨亡國滅種的境地。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展陳綜合運用沉浸式投影、歷史影像、文獻檔案、雕塑、白山黑水實景造型等方式,打造了東北抗日聯軍、一二九運動等重點展項。
本部分主要展示了近代以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與東方策源地的形成,以及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中國共產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直接領導東北抗日武裝斗爭,領導一二九運動,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內容。
2 全民族抗戰開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
日本武力侵占中國東北后,將侵略矛頭直指華北,“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此時,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主張。展覽也由此進入了第二部分。
殘缺的灰色城墻后面“火光沖天”,墻壁上刻著的“1937.7.7”,墻壁投影播放的盧溝橋事變史料,墻角的石獅子及“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幾個大字,將觀眾瞬間帶回到那個民族危急的緊要關頭。現場通過盧溝橋宛平城造型、文物展品、歷史視頻、雕刻立體字等方式,打造了全民族抗戰爆發、平型關大捷、洛川會議、八路軍東渡黃河、《義勇軍進行曲》、華僑抗戰等重點展項。
這部分主要展示了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紅軍主力改編,取得平型關大捷,正面戰場展開四大會戰,形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中國廣大民眾、各黨派各界、港澳臺同胞以及海外華僑積極支援抗戰,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歷程。
3 砥柱中流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站在抗戰最前線
中國共產黨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進程中始終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展覽的第三部分對此進行了系統的展示。
展廳內,多種版本的《論持久戰》令人觀之倍感震撼。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對于抗戰的進程和前途,國內存在“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觀點。為了闡明持久戰的問題,堅定中國抗戰勝利的信心,毛澤東結合實際,總結全民族抗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集中全黨智慧,撰寫了《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著作,系統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深刻揭示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
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放手發動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廣闊的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展覽通過歷史影像、歷史照片、雕刻立體字、立體展柜、LED屏和窯洞造型等方式,打造了百團大戰、人民游擊戰爭、知識青年奔赴延安等重點展項,展示了在極其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斗爭中,中國共產黨如何堅持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贏得了中外人士廣泛認可。
4 戰略支撐中國艱苦抗戰打破法西斯稱霸世界的圖謀
從一樓下到地下展廳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巨型抗戰照片墻,照片矩陣呈現了5098張抗戰老照片,反映了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民從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共計5098天、14年的浴血抗戰歷程。
展覽由此進入第四部分,將人們的視線拉回到了歐洲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歷史時期。展覽通過數據圖表、巨幕屏、主題視頻、雕塑、幕布影視等方式,打造了東方主戰場、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等重點展項,反映了在極為嚴峻的形勢下,廣大軍民如何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展開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蠶食”、反“清鄉”斗爭,牽制和殲滅了大量日軍。展覽顯示,1941年底,日本陸軍總兵力擴大到210余萬人。用于南進的約40萬人,留守本土的約40萬人,其余130萬人都困在中國戰場上。
這部分主要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從戰略上積極配合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5 罄竹難書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暴行
本部分主要展示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滅絕人性、喪心病狂的行徑,他們各種殘暴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對中國人民進行駭人聽聞的屠殺、迫害、奴役和摧殘,犯下了累累法西斯暴行,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殘暴、最丑陋的黑暗一頁。展覽通過光影互動、透明屏、珍貴影像、原始檔案矩陣等方式,還原了當年日本法西斯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
當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大量屠殺與迫害慘案,在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中,30萬以上的中國軍民慘遭殺戮。這里的展陳設計成一片殘垣斷壁景象,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穿插其間,包括大量揭露日軍屠殺的鐵證。
走進這部分展覽,從圖片、視頻到實物,處處是侵華日軍的累累罪證:他們對上海、延安、重慶實施無差別轟炸,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他們瘋狂掠奪中國民眾財物、劫掠戰略資源,大肆摧殘中國文化,在占領區開展奴化教育和高壓統治;他們建立丑陋的“慰安婦”制度,在中國各地設立大量“慰安所”殘害婦女;他們公然違反國際法,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進行罪惡的細菌戰與化學戰,造成中國軍民大量傷亡……目之所及,皆觸目驚心,令人倍感沉重。
6 得道多助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該部分展覽主要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正義戰爭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敬和支持,包括蘇聯援華、美國援華、國際組織和友人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貸款和軍用物資,并派遣空軍志愿隊與中國空軍并肩作戰,200多名蘇聯志愿飛行員獻出了寶貴生命。展覽第一單元主要展示了蘇聯對華援助的情況。其中,一輛巨大的T-26型坦克模型裝置十分醒目,旁邊是一份蘇聯援華武器表。現場還展示了諸多當年蘇聯援華的武器裝備及其改進(衍生)型號。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逐步加強對華援助,并組建志愿援華航空隊(飛虎隊)來華參戰,參與開辟駝峰航線,向中國運送急需物資。這部分展陳被設計成一個機艙樣式,穿梭其間,可以看到大量當年的照片和實物,展示了飛虎隊隊員奮不顧身參與對日作戰的身影。
7 偉大勝利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該部分展覽主要展示了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局的扭轉,中國戰場轉入戰略反攻,并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光輝歷史,以及全國人民歡慶勝利,對日本戰犯進行正義審判的歷史。展覽利用場景復原、文物、照片、觸摸屏互動展項、多通道投影等方式,打造了中共七大會場、歡慶勝利等重點展項。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延安總部發布七道反攻命令,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字投降。在諸多歷史照片中,觀眾可重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后勝利時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最后一單元“正義的審判”中,展現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對有關戰犯進行審判的歷史。
8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該部分展覽主要展示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一單元展現了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展出了大量歷史照片,其中包括日本各界對侵華戰爭的反思。兩國于1972年實現了邦交正常化,中日兩國之間簽署的四個政治文件成為發展中日友好關系的“壓艙石”。展覽第二單元主題為堅決捍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其中包括,1951年,我國將9月3日確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在展覽第三單元,展現了中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努力,包括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等。
·策展揭秘·
多件文物及歷史檔案系首次公開亮相
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志東介紹,本次展覽共計展出文物3237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15件/套,新增文物、檔案400余件/套。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建川博物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等全國50余家博物館和私人藏家借展珍貴文物,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中國人民英勇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光榮歷史。
李志東表示,本次展覽不僅文物數量多,而且文物質量高,共展出一級文物115件/套,其中反映抗戰時期我黨我軍中流砥柱作用的珍貴文物更是占據多數。如1938年5月毛澤東親筆題寫給知識青年黃克的“鞏固統一戰線”手跡;1939年9月1日朱德、彭德懷等共同發布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布告》;蕭克關于冀熱察工作給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手稿;八路軍第120師雁北支隊司令員宋時輪繳獲的日軍手槍等,均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藏一級文物,反映了我黨我軍在抗戰中高超的戰略戰術和英勇形象。
本次展覽展品種類多、覆蓋面廣。展出的文物包含紙質、金屬、木質、紡織、皮革、瓷器、玻璃等多種材質,全面展示了抗戰時期各黨派、階級、軍隊、團體、民族和地區人民的戰斗與生活,更加鮮活生動地展現抗戰歷史,增加了展覽的可看性。如體現中國共產黨戰略戰術的相關檔案書籍、反映百團大戰激烈場景的相關武器裝備、反映大生產運動轟轟烈烈開展的紡車布匹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有多件文物、檔案在該館首次公開亮相。如盧溝橋事變中犧牲的第一位中共地下黨員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證書;1936年8月11日偽滿濱江省警務廳給偽民政部警務司關于趙一曼的報告;關東軍殘忍殺害楊靖宇后在他的頭顱前的合影;彭雪楓贈送給抗大四分校學員馮健的鋼筆;《論持久戰》日文版;1938年10月向宗圣到延安后寫給父親和哥哥的家信;渤海軍區回民支隊領導人劉震寰繳獲的日軍皮靴、冬帽;參加江陰對日作戰的中國海軍平海艦副艦長葉可鈺的陸海空軍獎章、指北針等相關文物。
·布展特色·
沉浸式展陳深度還原歷史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展覽綜合運用多種展陳方式,通過實景搭建、聲光電手段的運用,注重營造整體氛圍,深度還原了多個標志性的歷史場景,令參觀者在沉浸式展陳中銘記歷史,激發觀眾共鳴。
例如,在展覽第二部分,通過場景化搭建,再現了當年血戰臺兒莊的戰斗場景。1938年3月20日,日軍第10師團瀨谷支隊孤軍深入,向駐守臺兒莊的中國軍隊第2集團軍3個師發起進攻。中國守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巷戰。4月3日,中國守軍向臺兒莊之日軍發起全線反攻,激戰4天后取得勝利。展覽現場搭建起巷戰場面,一片斷壁殘垣中,中國守軍正奮勇殺敵,現場感十分強烈。
互動體驗項目提升融入感
整個展覽不僅文物實物、文獻檔案豐富,而且借助科技手段設置了互動體驗項目,豐富了參觀者的觀展體驗。
在展覽的第三部分,有一面電子屏,以橫切面的方式真實還原了地道戰的場景,對地道出入口和射擊口的布局、如何防范敵人偷襲、地道如何防火防水等都有清晰演示。地面上方,一位頭戴白毛巾的游擊隊員掀開鍋蓋,翻身躍入鍋灶,順著梯子下到地道內,并很快從一個通道進入另一個通道……觀眾不僅能直觀欣賞地道戰的精髓,還可以點擊屏幕參與到地道戰中,一起與游擊隊員打鬼子。
距此不遠處,還有一個“我要去延安”的互動裝置。屏幕上,一位八路軍戰士連連發問,從“為什么要去延安?”到“你知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都有哪些人組成嗎?”“你知道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嗎?”再到“你去延安準備做什么?”……觀眾點擊屏幕選項答對問題層層闖關后,就能領取去往延安的“通行證”。
多種藝術手段增強感染力
展覽還通過多媒體等方式為觀眾還原了部分展品的細節和背后的故事。
現場多次出現沙畫藝術。其中,展覽第二部分的“傅常燈柜家書沙畫視頻”十分引人注目。七七事變后,第七戰區長官部參謀長傅常將軍揮筆給自己的妻子留下家書一封,權當遺書。將軍出征后,妻子找工匠把這封家書刻在燈柜上,一是教育后人報效國家,二是為能長久地保存這封家書。沙畫作品不僅360度展示了燈柜家書的全貌,還生動展現了家書撰寫的前后背景。點擊屏幕可以看到,燈柜的頂部刻有:“余奉命出川參加抗日戰爭,將奔赴前線,希汝等勿忘國難,努力學習,強我中華”等字樣,燈柜門居中部位刻有“勿忘國難,努力學習,強我中華”幾個大字,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抗戰英烈的愛國情懷。
豐富細節滲透強烈紀實感
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題,1.22萬平方米的展陳空間內,包含了1525張照片、3237件文物。本次展覽注重講好抗戰故事,深挖細節,以物證史,多維度展示偉大抗戰歷史和偉大抗戰精神。北青報記者也明顯感受到,展覽中歷史證物充分,紀實感十分強烈,尤其是在豐富的細節中給人以震撼,通過小切口講述大歷史。
例如,在展覽第一部分第三單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陳列著一雙破舊的靰鞡鞋,發黃的鞋帶、布滿褶皺的鞋舌,仿佛讓人聯想到當年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東北抗日聯軍穿著它穿越白山黑水、戰斗在茫茫林海中的情形。
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后,第29軍駐守宛平城奮力抵抗,展覽中,一頂第29軍士兵佩戴過的鋼盔銹跡斑斑、破舊不堪,這是國家一級文物。旁邊陳列著一個刻有“共同救國”四個字的銅墨盒,仿佛讓人看到當年中國守軍“誓與盧溝橋共存亡”的決心。
·服務·
展覽實行免費免預約參觀
如何參觀:北青報記者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了解到,展覽實行免費免預約參觀,請持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安檢入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有組織到館參觀,請提前溝通聯系(聯系電話:010-63777088、63777188)。
開放時間:9:00-16:30,按規定時間提供定時講解,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重要抗戰紀念日照常開放。其中,7月8日、7月9日、7月11日、7月15日至7月18日的每日上午組織專場參觀,不對外開放,每日下午13:00-16:30對外開放。7月19日至8月31日,實行延時開放,開放時間為每日9:00-18:00,17:30停止入館。
咨詢電話:010-63777088、63777188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