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消防員懷抱嬰兒穿越洪流”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鏡頭中,救援人員將襁褓中的嬰兒緊緊護在懷中,動作輕柔卻堅定。這一幕,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災難中的逆行者,不僅有沖鋒陷陣的果敢,更有托舉生命的溫柔。這位被千萬人牽掛的“暖心英雄”,正是劍河縣仰阿莎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長劉元歡。
劉元歡懷抱嬰兒穿越洪流。
6月,榕江遭遇洪澇災害,險情就是命令。接到支援任務后,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連夜整裝出發,星夜兼程奔赴災區。劉元歡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成為這支逆行隊伍中的一員,隨隊扎進了搶險抗洪一線。
6月24日下午,救援行動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劉元歡帶領的營救小組突然接到調度指令:月子中心有一名剛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亟待轉移。情況緊急,他立刻帶領隊員駕駛沖鋒舟火速趕往現場。抵達后,面對襁褓中脆弱的嬰兒,劉元歡伸出堅實卻又格外輕柔的臂膀,小心翼翼地將孩子接過。轉移途中,他一邊穩穩護著嬰兒避開顛簸,一邊輕輕拍著孩子的后背低聲安撫,直至抵達安全區域,嬰兒依然安心酣睡著,絲毫未被外界的紛亂驚擾。
“這起救援只是我們整個救災過程中的其中一起而已。”事后談及這段被千萬人關注的經歷,劉元歡的語氣依舊平靜,“受到這么多關注,感謝大家對我們消防救援工作的認可和關心。”沒有豪言壯語,卻在平淡話語中透著消防員對使命的堅守——于危難中托舉生命,于險境里傳遞溫暖,早已是刻進骨子里的本能。
洪峰退去,災后重建的硬仗隨即打響。清理村超球場和外圍道路是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的主要任務之一。這片承載著當地百姓熱愛與期盼的場地,積滿了厚厚的淤泥與雜物,亟待恢復原貌。
劉元歡(后)在月子中心將被困的嬰兒轉移出來。
劉元歡和隊員們全身心投入,合力扛著高壓水槍,對著地面的淤泥反復沖洗。從早上10點到深夜10點半,連續奮戰12個小時,把村超球場清洗得干干凈凈,為后續的翻修創造條件。“根據指揮部的安排,利用我們的消防車、機動泵等裝備,對街道街面進行清洗,配合榕江群眾一道把泥濘清洗干凈,早日恢復生產生活。”劉元歡的話里,藏著最樸素的心愿。
球場的淤泥剛清理完畢,劉元歡便帶領隊友們馬不停蹄地轉戰下一個“戰場”——幫助清理球場外圍的商鋪。傾倒的廣告牌被合力扶正,散落的垃圾被一一清掃,高壓水槍逐家沖洗著沾滿泥漿的桌椅、廚具和貨柜。
“第一天來的時候外面的淤泥非常厚,我們在清理的時候,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提著水槍來我們這些鋪子,挨家挨戶進行沖洗,把店鋪里外都搞得干干凈凈的,由衷地感謝他們!”榕江縣織金土烙鍋店店主盧斌提起當時的場景,語氣里滿是感激。
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隊員與環衛工人一道清理路邊垃圾。
此次馳援榕江,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在災區連續奮戰了11天。高壓水槍的后坐力震得手臂發麻,汗水順著臉頰淌進眼里澀得生疼,身上的制服干了又濕……為了能讓災區早日恢復往日的煙火氣,他們主動延長作戰時間,每天頂著灼灼烈日連續工作超16個小時。
“劉元歡同志無論是在日常工作還是搶險救援戰斗中,都始終牢記黨員身份,率先垂范、沖鋒在前,而且團結協作能力很強。特別是在這次榕江洪澇災害救援中,他用行動充分踐行了竭誠為民的宗旨。”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吳春陽的評價,既是對劉元歡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整支隊伍的寫照。
截至目前,劍河縣消防救援大隊已成功營救被困群眾156人,安全轉移群眾318人,清淤、沖地20000余平方米,送水700余噸。這一串數字背后,是劉元歡和隊友們用腳步丈量的責任,用雙手傳遞的溫暖。
劉元歡與隊友們在清理路面積水。
洪流會退去,但“火焰藍”的身影永遠在需要的地方。劉元歡說:“只要群眾需要,我們就會一直在。”這,就是消防員最樸素的承諾,也是災難中最溫暖的答案。(圖/文 岑光柱、羅崢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