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山東曲阜7月9日電 (記者 李欣 趙曉)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9日在曲阜尼山開幕,共有70多個國家的560余位嘉賓參會,共同探討全球現代化的未來之路。
“現代化絕非消弭文化特性,相反為豐富文化內涵提供了助力。”馬爾代夫副總統侯賽因·穆罕默德·拉提夫在開幕現場提出,在適應全球現代化的過程中,人類需攜手守護文化傳統與價值觀,同時擁抱新思想、新變化。
“人們常以GDP增速、創新指數或數字化進程衡量現代化,但真正的發展還體現在文化、倫理與精神層面。”柬埔寨王國國務大臣陳樂提表示,柬埔寨與中國的實踐證明了現代化應深植文明沃土。
7月9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曲阜尼山開幕,圖為中外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中新社記者 梁犇 攝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芮看來,各國在探索現代化之路中,既創造了經濟、科技、文化成就,也面臨全球新舊問題交織的共同挑戰。在此背景下,不同文明已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霞也認為,全球現代化進程并非線性展開和單一終點,而是不同社會基于自身歷史傳統,適應并重塑全球趨勢的動態過程。
面對國際沖突和文明摩擦,意大利漢學家里卡多·波佐表示,各國要激活多元文明的“解決方案庫”,以文明互鑒推動全球現代化。
美國學者、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安樂哲更是直言:“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將個人主義扭轉為齊心協力的世界共同體的自覺意識。儒家公平、包容、和合的價值觀為我們解決現代世界中的緊迫問題指明方向。”
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在受訪時提出,積極推動文明對話,對于彌合分歧、實現人類文明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在時間屬性上借鑒先進生產力,在空間屬性上發揚傳統價值,最終實現‘舊邦新命’的歷史轉型。唯有如此,方能彌合發展斷層,實現多元文明的共榮共生。”(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