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五年來的每一個數據變化,都指向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改善提升的目標,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成果,正在實打實地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五年取得的進展、變革和成就告訴我們,唯有打好應對變局開拓新局主動仗,才能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才能在客觀分析困難挑戰的同時深刻把握發展的機遇、能力、優勢,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前4年,我國經濟增速平均在5.5%。
一個國家的發展,越是在風高浪急時,越能彰顯底氣成色。五年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開始實施,當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五年來,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市場空間廣闊,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問題仍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必答題。
五年過去,“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總的來看,這五年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
回顧“十四五”這五年,遇到的困難問題比預計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預期的要好。這五年取得的進展、變革和成就告訴我們,唯有打好應對變局開拓新局主動仗,才能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才能在客觀分析困難挑戰的同時深刻把握發展的機遇、能力、優勢,才能守住根基、穩住陣腳,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這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的主動仗。要在一個更加不確定不穩定的世界中謀發展,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五年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凸顯了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的生動現實。
這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主動仗。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五年來的每一個數據變化,都指向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改善提升的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現階段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讓五年來的經濟發展數據飽含了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主動作為。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成果,正在實打實地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加快轉化為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主動仗,是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基礎的主動仗,是持續推動綠色發展的主動仗,是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貢獻中國擔當的主動仗。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審時度勢力爭主動,不斷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十四五”必將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前進道路上,很多時候都會有困難挑戰,但任何困難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將收官。讓我們再接再厲,攻堅克難,向著“十五五”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進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