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島內軍演剛開始,商務部便宣布制裁8家臺灣實體,這將給臺當局帶來怎樣的壓力?臺當局又對大陸改了什么稱呼?
7月9日一早,中國商務部便發布公告,宣布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并且要求所有企業立即嚴格執行,已有的訂單合作也必須全部停止。
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就聊過,7月9日正是島內“漢光41號演習”開始的時間,在賴清德的要求下,這一次的演習規模不僅創下紀錄,而且首次將所謂“大陸2027年攻臺”作為演習的假想目標,還加入了“城鎮韌性演習”項目。這意味著賴清德不僅要“以武拒統”,還要把整個臺灣拖入戰爭漩渦,讓臺島淪為焦土。
因此大陸在這個時候限制對臺灣實體的兩用物項出口,可以說是針對性非常明顯,就是要打擊這些“臺獨”分子的囂張氣焰,用實際行動告訴島內,想要“以武謀獨”,只可能是死路一條。
分析這份制裁名單也可以看出,8家臺灣實體,全部都跟臺當局的軍工研發有關系,例如漢翔航空曾研發“經國號”戰斗機,還有美國F-16戰斗機的維護與升級技術;經緯航太則主要從事無人機的研發,也是賴清德曾專門視察,要求大力投入的項目;中山科學研究院主要是從事導彈研發,包括“天弓”防空導彈、“天劍”系列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都出自這家研究院。
從技術上來說,島內的這些自研軍備,在解放軍面前當然沒有一戰之力,但是在賴清德當局的炒作下,卻在島內形成了蒙騙的效果,甚至真的有不少島內民眾相信,靠著“雄風3”反艦導彈,他們就能擊沉解放軍的航母。
因此大陸這一次的制裁,就是要徹底撕碎臺當局的謊言,同時也是傳遞一個明確信號,島內所謂的武器自研就到此為止了。在失去了大陸的兩用物項供應后,就連美國軍工都只能停工停產,更不用說臺灣,這一次的制裁,直接就斷了島內軍工生產的命脈。
同時這也是在告訴島內,面對祖國的統一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沒有抵抗的資本,只有兩岸對話、交流溝通才是臺灣的唯一出路。
但是我們也看到,以賴清德為首的“臺獨”頑固分子,還在試圖負隅頑抗。在收到大陸的制裁通知后,臺“陸委會”竟然還發布了一份聲明,聲稱臺當局持續加強軍事實力,是為了“維持臺海現狀”,還把大陸對臺當局施壓稱為“麻煩制造者”。
這番謬論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賴清德當局的自相矛盾,他們口口聲聲打著維護臺海和平的旗號,但實際上卻刻意阻撓兩岸交流,斬斷兩岸的信息往來,完全無視了大陸的善意。真正在制造臺海緊張局勢,惡意挑起兩岸對立的,正是臺當局。
如果臺當局執意在“以武謀獨”的道路上走到黑,那么大陸必然會出臺更多反制措施,讓其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