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軍工最害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陣風戰機好像賣不出去了。
自印巴沖突以后,法國陣風戰機可以說是徹底“揚名”了,就連一些平時不怎么關注戰機發展的各國網友,在談論這場戰爭都能不約而同地想到:有三架“陣風”墜毀了。
隨著“名氣”而來的,是不容樂觀的銷售前景,除了如今的訂單,法國已經開始擔憂,未來“陣風”是否會被徹底拋棄。
這怎么能行呢,焦急悲觀之下,法國決定向中國開炮。
“碰瓷”中國
據美聯社7月6日報道,法國情報部門調查顯示,在這場印巴沖突中,中國疑似起到控制輿論導向的作用。
在這份所謂的調查報告中,法國聲稱中國駐外大使館的國防武官公然帶頭破壞“陣風”在全球的銷售。
并且試圖向那些已經訂購陣風戰機的國家推銷中國戰機,就比如印度尼西亞,還鼓勵一些還未購買中國戰機的國家,嘗試購買中國制造的戰機。
報道顯示,這份消息來源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國軍方官員。
對于這一指控,中國國防部門做出嚴正回應,對于法國惡意虛造謠言與諷刺的行為表示譴責。
中方對任何軍品出口一向采取謹與負責任的態度,為世界各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對于中國回應,法國顯然不愿意善罷甘休,法國國防部宣稱“陣風”戰機在近期一直在遭受廣泛的虛假信息行動的攻擊。
這一運動的主旨便是通過“惡意貶低”陣風戰機,來彰顯中國戰機的優越性,以此來實現中國戰機搶占法國戰機世界市場的目的。
法媒發力
法國媒體也在社交媒體上不斷發力,將陣風銷售情況不佳的源頭,全部推給中國,叫囂中國媒體惡意散布陣風的“虛假信息”。
甚至上升為中國對整個法國軍工的抹黑,想要借此破壞法國的戰略自主,以及法國長久以來樹立的可靠而穩固戰略合作伙伴的國家形象。
這是直接上價值觀了,中國不僅在破壞法國戰機形象,更是在破壞法國的形象,言辭間滿溢的控訴與憤怒。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中國親自下場,把陣風戰機打下來的呢。
將各國網友的調侃視作為中國展開的別有意圖的運動,這樣奇葩的腦回路,也只有患有嚴重被迫害妄想癥的西方國家才有的。
不過法國會如此破防,也值得理解,原本好好在家吃著可頌,數著賣戰機的錢,看著印巴兩國的熱鬧,一派愜意與悠閑。
誰能想到在開戰短短三個小時后,自己會突然成為最大“受害者”,不僅名聲盡毀,連收入都要面臨不保,這事讓誰落著確實都不痛快。
但是也不能病急亂投醫,氣急亂咬人啊,中國跟你戰機銷量不好有什么關系呢?
只能說中國戰機過于優秀,價格優惠,質量優異,陣風拍馬也比不過,實力不允許,還不允許別人秀,嫉妒心實在是太強。
對于法國來說,不如體面的認輸,潛心研究新技術,別想著一招鮮吃遍天,只想靠著一架古老的戰機,躺床上數錢的日子早已過去了。
不過,雖然法國的指控毫無依據,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是,這場印巴沖突對中國的意義確實非常重大。
對于世界各國來說,這場沖突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兩國對抗,看上去更像是中國沖破西方神話,正式登上世界軍事舞臺的強大宣告。
神話的隕落
而這一切,都源于那一天。
5月份,印巴戰場上一些疑似法國生產的最優秀戰機---陣風的殘骸照片流傳到外網上,瞬間引發大量關注。
作法國軍工的頂尖水平,在國家舞臺上重要的力量象征,號稱歐洲最強四代半,有“四代半之王”的陣風就這么被打下來了,還一下就打下來三架。
要知道在印巴沖突之前,陣風在20多年的實戰中,從未出現過被擊落情況。
法國過去也是引以為豪,將出口的陣風更是曾賣出了2.88億美元的高價,相當于中國J-10的3.6倍。
但就算價格昂貴、交貨期漫長,售后服務也不怎么樣,這架戰機依舊是供不應求。
因為相比美國展示個PPT就開始撈錢的不靠譜,法國戰機雖然慢,但是總能拿到貨啊。
截止到2025年2月,法國國防部公布陣風的出口總量,一共是300架,以無可置疑的數字占據世界四代半戰機出口首位,是當之無愧的銷量之王。
然而,這一神話在碰上中國便碎的渣都不剩,成為殲10首戰即成名的踏腳石。
這場沖突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戰場的玩法,在中國空戰體系碾壓下,實現前所未有的“零損獵殺”,西方戰機神話徹底崩塌。
這場中國戰機的“成人禮”,讓西方媒體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西方世界集體陷入反思。
全球輿論徹底顛覆,過度神話的后果便是要面對鋪天蓋地的諷刺與嘲笑,一段《剛買的飛機被打掉了》席卷全網,現眼的不止是印度人,更是法國戰機。
這下連西方媒體都吹不出來了美聯社甚至發文警告美國軍工需要重新評估空戰規則。
《金融時報》則是表示,不得不承認中國生產的殲-10C在戰場上的表現確實是非常出人意料。
各大外國媒體都坦誠夸贊,羨慕之意溢于言表。
經此一役,中國戰機真正進入各國的眼睛,過去針對中國戰機從未經歷過真正的戰場,是因為沒有實力的謠言不攻自破。
各國心中開始重新估量,是否還有買法國戰機的必要,畢竟已經顯示出與中國戰機如此大的差距,買了會不會因此直接砸手里。
犯嘀咕的國家絕對不在少數,這也是讓法國最為焦慮的地方,雖然現在棄單的國家不多,但是難保以后會越來越多。
結語
但是法國就算再難受,也無法改變一個現實,那便是在這個多極化逐漸成為主流,各國自主性逐漸增強的時代。
國際軍事裝備市場,不再是個別少數國家可以隨意壟斷的“專屬地盤”。如果依舊專注于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對立思維,被世界的潮流所淘汰將會是必然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