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路上,有人披堅執銳,也有人衣衫襤褸靠乞討走完全程。
他,曾是國軍營長,卻毅然率兵起義,轉身投身革命洪流。
這一轉變并未換來榮耀,而是苦難與流離。
多年后,當他站在毛主席面前,主席定睛一看,竟脫口而出:“你去哪了?”一句話,滿是驚訝與深意。
1936年深秋,黃河兩岸寒風凜冽。
畢占云站在渡口邊,望著滾滾黃河水。
作為紅五軍參謀,他即將隨部隊西渡黃河,執行打通國際通道的重要任務。
兩萬多紅軍戰士分批渡河,組成西路軍向河西走廊進發。
畢占云心里明白,前方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惡戰。
馬步芳的騎兵在西北盤踞多年,裝備精良,熟悉地形。
果不其然,1937年1月20日,高臺城外槍聲大作。
馬家軍騎兵如潮水般涌來,紅五軍軍長董振堂帶領三千將士死守城池。
畢占云帶著一部分戰士在城外阻擊,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下,他的心在滴血。
高臺失守了。
董振堂和三千勇士全部犧牲。
畢占云帶著殘部且戰且退,沿著祁連山脈艱難轉移。
3月14日,西路軍被迫分散突圍。
畢占云率領的右支隊只有一千人,面對數倍于己的追兵,很快就被打散了。
荒漠戈壁,天寒地凍。
畢占云和幾個戰士躲在山洞里,餓了啃樹皮,渴了吃雪。
敵人的搜山隊伍越來越近,戰友們相繼犧牲或失散。
最后只剩下畢占云一個人,孤身一人在茫茫戈壁中求生。
為了活下去,畢占云脫下軍裝,換上破爛衣服,把自己打扮成乞丐模樣。
遇到國民黨軍隊盤查,他就裝瘋賣傻,有時還故意把腿弄瘸,裝成殘疾人。
白天他沿街乞討,晚上找個破廟或橋洞過夜。
路上撿到的舊報紙成了他了解時局的唯一途徑。
看到報紙上關于陜北的消息,他心里燃起希望——組織還在,革命還在繼續!
從甘肅到陜西,整整大半年時間。
畢占云的腳板磨出血泡,結了繭,又磨破,再結繭。
冬天最難熬,破棉襖根本擋不住刺骨寒風,手腳都生了凍瘡。
有一次在某個小鎮,他差點被認出來。
一個國民黨軍官盯著他看了半天,畢占云趕緊裝出癡呆的樣子,口水直流,嘴里念念有詞。
那軍官嫌惡地擺擺手,罵了句"晦氣"就走了。
就這樣走走停停,討飯充饑。
終于在1937年冬天,畢占云來到了延安城外。
當他說出自己的身份時,哨兵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個渾身惡臭、形同乞丐的人,竟然是當年威風凜凜的紅軍指揮員!
時間回到1919年,四川廣安的一個小村莊。
16歲的畢占云跟著同鄉外出謀生,剛走出村子沒多遠就遇上了"清鄉"部隊。
隊長閻仲儒正在到處抓壯丁。
畢占云這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自然逃不掉。
就這樣稀里糊涂地,他成了國民黨軍隊的一員。
軍營生活很苦,但對畢占云來說,至少能吃飽飯。
他從小失去父母,跟著伯父伯母長大,深知窮人的不易。
在部隊里,他作戰勇猛,很快就被提拔為班長、排長。
北伐戰爭期間,畢占云跟著部隊南征北戰。
打仗他不怕死,沖鋒總是跑在最前面。
戰爭結束后,他已經是湘軍的一個營長了。
可是好景不長。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開始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畢占云雖然是國民黨軍官,但他對這種做法很反感。
他出身貧苦,看不慣官兵欺壓百姓。
有一天,他發現手下兩個連長是共產黨員。
按理說應該立即上報,可畢占云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兩個連長平時對士兵很好,從不克扣軍餉,畢占云覺得他們是好人。
可惜好景不長,兩個連長在軍營里公開教唱《國際歌》,被人告發了。
上級下令立即處決他們。
畢占云收到命令后,連夜找來兩人,塞給他們十幾塊大洋,讓他們趕緊逃命。
兩個連長走后,團長懷疑是畢占云放走的,但苦于沒有證據。
從此以后,畢占云在軍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閻仲儒借口整編,把他手下的兵調走了三分之二,還經常拖欠軍餉。
1928年,畢占云被派到井岡山"圍剿"紅軍。
可他手下只有一百多號人,連軍餉都發不齊,哪有心思打仗?
在井岡山的日子里,畢占云親眼看到了紅軍的作風。
他們不搶老百姓的東西,還幫助窮人分田地。
這支隊伍和國民黨軍隊完全不一樣。
紅軍方面很快注意到了這個"消極怠工"的國民黨營長。
經過調查,得知畢占云曾經放走共產黨員,朱德和陳毅商量后,決定給他寫信。
收到信的那天晚上,畢占云翻來覆去睡不著。
信上說紅軍歡迎他起義,一起為窮苦百姓打天下。
這正是他心里想的啊!
第二天,他召集手下的連排長開會。
大家一聽說要投奔紅軍,沒有一個反對的。
有個脾氣火爆的排長還說:"早就看蔣介石不順眼了,咱們這些雜牌軍,在他那里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可是起義的消息走漏了。
閻仲儒派人嚴密監視畢占云的一舉一動。
情況緊急,畢占云當機立斷,帶著部隊連夜出發,一路狂奔。
1928年10月26日清晨,畢占云終于帶著一百多人到達井岡山。
陳毅親自出來迎接,還專門開了歡迎大會。
朱德宣布,起義部隊編入紅四軍特務營,畢占云任營長。
會后,一個高個子走過來和畢占云握手。
原來是毛委員!毛委員看著這些衣衫襤褸的起義戰士,當即吩咐給每人發兩塊大洋做新衣服。
從此,畢占云正式成為一名紅軍戰士。
在朱德的介紹下,他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作為特務營營長,他的主要任務是保護中央領導的安全。
1952年春天,黃河岸邊。
毛主席來視察治理黃河的工程進展。
在當地干部的陪同下,他仔細詢問防洪工程的情況。
突然,毛主席的目光停留在一個人身上。
這個人雖然已經年近五十,但那熟悉的面容讓毛主席一下子想起了什么。
"你是畢占云?"毛主席走上前去,驚喜地問道。
畢占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二十多年了,毛主席還記得他!
"這些年你去哪兒了?我們都以為你在西路軍......"毛主席緊緊握著他的手。
畢占云簡單匯報了自己的經歷。
從延安重歸隊伍后,他參加了抗日戰爭,在太岳軍區打鬼子,收復了五十多個據點。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冀南軍區副司令員,為淮海戰役的勝利立下功勞。
新中國成立后,他又到河南軍區工作。
毛主席聽完,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你是從井岡山走出來的老戰士,為革命吃了那么多苦,不容易啊!"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
畢占云被授予中將軍銜。
從一個被抓壯丁的窮小子,到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
晚年的畢占云經常給后輩講述革命故事。
特別是西路軍的那段經歷,每次講起來,老將軍的眼睛都會濕潤。
那些犧牲的戰友,永遠活在他的記憶里。
1977年,74歲的畢占云在鄭州病逝。
臨終前,他還在念叨著那些長眠在祁連山下的戰友們。
畢占云的一生就像一部傳奇。
從被迫當兵到主動起義,從威風營長到落魄乞丐,再從紅軍戰士到開國將軍。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信念的力量有多么強大。
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