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14國寄出加稅信函后,美方又開始向中方喊話了。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7日,美財長貝森特公開表示,期待能夠在未來幾周內與中國同行會面,他還稱在日內瓦和倫敦會談期間,雙方都展現出了極大的尊重,相信中美合作能夠辦好很多事。
一邊是發出信函威脅對14國加稅,另一邊是謹小慎微的向中方傳遞想開展新一輪對話的意愿,美方天差地別的態度,充分說明只有“不跪”,才能讓美方保持尊重,也才能捍衛自身利益。當然了,關鍵原因還是中方的反制把美方打疼了。
對于美方的見面請求,我外交部和商務部目前為止都沒有作出回應,于是美方用起了老套路,制造籌碼逼迫中方坐上談判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9日,貝森特主掌的美國財政部不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宣布,已經將18家中企列入了制裁名單,美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進一步解釋稱,這些被制裁的中企涉嫌利參與伊朗的石油貿易,以支持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
美方這么做,是想要一石二鳥。一來,石油出口是伊朗主要的收入以及外匯來源,可以說如果不是中伊之間維持著石油貿易往來,伊朗未必能夠承受住西方的全面制裁。所以美方打擊中伊之間的石油交易網絡,能夠對伊朗起到施壓效果,從而在伊核問題上逼迫伊朗讓步。
當前美伊之間圍繞伊核問題的談判,因為伊以沖突以及美軍轟炸伊朗核設施而陷入停滯,不僅如此,伊朗還決定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這使得伊核問題的政治解決前景變得更加不容樂觀。如今美方加大對伊朗的施壓力度,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二來,作為頭號制造業強國,我國的生產秩序需要穩定且龐大的能源供給做支撐。有數據顯示,我國進口的原油有10%都來自伊朗,所以中伊之間的能源貿易穩定,對我國能源供給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美方制裁中企,破壞中伊能源合作,目的之一就是以此為籌碼,以期在談判桌上向中方索要更多實質性的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以往也從美國進口原油,但隨著中美貿易緊張關系的加劇,雙邊石油貿易量正持續下跌。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份開始,中方已經連續數月沒有從美國進口過原油。所以不排除美方破壞中伊能源合作的目的,是想要讓中方購買美國的原油,以填補中美貿易逆差。
但選擇買誰的石油,是中方的權利,美方對伊朗的制裁屬于非法的單邊制裁,中方不會遵守。美方破壞中伊能源合作的做法,屬于典型的長臂管轄。不過美方想要借此拿捏中國,破壞中國能源供給穩定,那就是一廂情愿了。
一方面,美方的制裁效果注定有限,中伊之間的能源貿易通過人民幣結算,能夠一定程度上抵消美方長臂管轄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在這些關鍵領域,中方都極為重視戰略安全。近些年來,中方在能源進口端一直在尋求多元化,以分散外部限制所帶來的風險。今年4月份,俄副外長向中方承諾,需要多少就輸送多少,全力保障中國的石油需求。中國市場這么大一塊蛋糕就擺在那,不愁找不到供應渠道。
所以奉勸美國,在與中方談判溝通時務實點,要拿出誠意,而不是搞施壓的老把戲,中方不吃這套。這種單邊打壓行徑,只會破壞中美會談氛圍,最終將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