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作者:金珊
7月開始,新一輪外賣大戰已經打響。
美團和阿里在周末率先開團。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500億補貼計劃,三天后發布了大量“滿15減11元”的優惠券。美團也立刻行動,推出奶茶小食0元自取。
奶茶和咖啡店員吐槽自己根本做不過來,店里出現幾米的訂單條。消費者沉開始狂薅羊毛,甚至出現0元購。
一輪結束,雙方發布了戰績。7月5日深夜,美團外賣宣布即時零售日訂單量突破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超1億單,創下行業新峰值。 7月7日淘寶閃購、餓了么聯合宣布,日訂單數超過 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過1300萬,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超過2億。
后知后覺的京東選擇繼續加注。7月8日,京東外賣宣布正式啟動“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真金白銀,扶持更多品類標桿品牌銷量破百萬。
一切都是為了增長。這場由京東率先開啟的外賣大戰,仿佛已經走向了一個不可控制的階段。平臺都想做一個超級消費入口。高盛根據這次外賣大戰做了一輪推演,三種結局中,美團的地位難被撼動。
結局一:美團守擂成功
這是高盛的基準預測,也是概率最大的情景。美團拿下了這場外賣戰爭的勝利。
按照單量計算,外賣的市場份額為美團55%,阿里巴巴35%,京東10%。
王興此前就曾表明自己的決心。“我們將不惜代價贏得這場戰爭?!?/p>
美團的護城河有三點,是大概率能贏的重要原因,高頻的用戶習慣、下沉市場壁壘深、騎手履約確定性。
外賣大戰打的很激烈,但是美團一直是最大的外賣平臺。如果阿里和京東的補貼不能持續,消費者最終還是會回流到美團點單。數據顯示,2024年美團交易用戶數破7.7億人,已經是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了。
美團目前的策略分為向下鞏固優勢,向上提升品質。
目前美團已經已經關閉了優選業務,開始全力押注即時零售美團閃購業務。618期間,美團閃購近850個品牌成交額翻倍增長,超100個品類GMV翻倍。
“浣熊廚房”主打透明廚房,解決外賣食品安全的痛點,全程可視可追溯。
幾家不同的品牌可以開在一起。美團會自建線下廚房基地,商家“拎包入駐”,提供場地、硬件及數字化運營支持。美團會進行云監工直播,后廚操作全程無死角直播,消費者可實時觀看切配、烹飪、打包流程。每日公示進貨清單、清潔記錄、質檢報告,形成可追溯檔案。消費者可以跨店點餐,單筆訂單可選購多家品牌餐品,由騎手統一配送,節省多筆運費。截至2025年7月,已在北京、杭州運營10家門店,吸引老鄉雞、全聚德、德克士、云海肴等超100個餐飲品牌入駐。
美團贏得不會輕松,也會付出沉重的成本。
由于補貼力度加強和社保成本增加,美團單均利潤可能會從1.5元降至1.0至1.2元。根據之前外賣大戰的結局來看,長期利潤會有所改善。
結局二:阿里美團雙寡頭
在第二種結局推演中,阿里將會后來居上,和美團形成雙強的格局。外賣市場份額為美團45%,阿里巴巴45%,京東10%。最終,美團的利潤會進一步下滑,阿里短期虧損長期有機會盈虧平衡,京東在競爭中難形成規模效應。
阿里是想借即時零售,把目前核心的消費場景匯總到一起,做一個超級的消費APP。這樣流量能重復利用,也能把割裂的各部分業務聯合起來。
阿里的優勢在“血條厚”,凈利潤多,錢多。如果打持久戰,對京東和美團不利。數據顯示,阿里2024財年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1575億,美團2024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下經調整溢利凈額437.72億元,京東2024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凈利潤為413.59億元。單阿里有眾多業務,最后分配在外賣上的實際投入未可知。
阿里各部分生態能否有效的組合協同是一大考驗。過去各個板塊的業務相對割裂,很難形成1+1>2的效果。目前阿里已經完成一輪流量整合,將餓了么、飛豬嵌入淘寶主站,5個月內拉動日活激增5000萬,計劃2025年4至12月投入320億強化即時配送。
阿里目前的缺點在騎手的成本和商家供給。美團騎手數量、30分鐘送達率遠超阿里;同時阿里履約成本更高,有數據顯示,單均配送成本達4.13元,美團優化后約3.2元。規模效應不足導致單均利潤承壓。美團商戶數量更多。
阿里想要拿下這個結果,或許需要生態高度協同、降低履約成本。否則大規模補貼難持續到最后。
需要把目前的優勢打滿,將淘寶流量、餓了么履約、品牌商品池形成深度閉環。補貼增加訂單量和用戶粘性,形成規模效應降低騎手成本。提高非餐的占比,提高利潤率。
結局三:三足鼎立,京東突圍
第三種結局,京東終于突圍成功了,上桌了。在訂單量上,外賣市場份額上美團占比50%,阿里占比30%,京東占比20%。京東最先開啟了外賣大戰,但是沒想到后續阿里又加入戰場了,招來了強勁的對手。
或許對京東來說,外賣更重要的作用是引流。作為一個流量的引擎,外賣為電商業務提供用戶和增加粘性。
劉強東曾在分享會上表示,來京東點外賣的消費者有40%會去買京東商城的電商產品,“我們做外賣虧的錢,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要劃算”。
數據顯示,京東營銷費用中有三分之二用于獲客,2024年一年京東的營銷費用高達470億元。買用戶花掉的錢和外賣補貼相比,或許會更經濟實惠。
京東外賣主打品質,嚴格篩選堂食餐廳,如海底撈、星巴克,上線4個月近200個品牌銷量破百萬,數據顯示,京東在品質外賣市場占45%份額。在下沉市場,京東的壁壘不如美團和阿里更深。
在非餐品類上,京東能切到一份蛋糕。
京東的重資產投入,在即時零售的3C場景會形成優勢,全職騎手和京東物流午間閑置運力構建差異化網絡,主打高客單品類。
即時零售戰場上三家各有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
結語
今年9月將會是外賣大戰的重要轉折點。因為現在補貼都集中在飲品上,等到秋季,北方飲料的需求會下降,補貼帶來的沖動消費也會減少。這會是真正考驗用戶忠誠度的時候。到了9月,錢已經燒過幾輪,有了一定的結果,外賣的競爭也會更加理性。
美團、京東和阿里的這場外賣大戰已經燒了不少錢,未來也會給三家公司利潤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高盛預計僅今年Q2,美團、京東、阿里三家在外賣方面的投入就會達到250億元,在今年7月到明年6月的12個月之內,阿里的外賣業務會虧損410億元,京東虧損260億元,美團EBIT減少250億元。
沒有參與其中的拼多多,省下了一筆錢,可能會專注在國內外電商方面發起沖鋒。
外賣的虧損已經被京東、阿里當作營銷費用的支出,為電商業務引流。
外賣大戰終局本質,效率、協同與心智的三維戰爭三巨頭正從“價格戰”轉向“系統能力戰”,短期虧損換長期格局。美團需穿越成本沼澤,阿里賭生態整合,京東押品質賽道,2025Q3用戶留存率與AI增效成拐點信號。
參考資料:
1.高盛:中國外賣大戰‘
2.錦緞:阿里美團為何突然加碼即時零售?
3.鯨商:本地生活“下半場”:阿里、京東、美團的攻守道
4.獵云網:美團,悄悄出手了
5.王智遠:美團阿里開始豪賭未來
6.豹變:一場史詩級外賣撒券大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