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因病逝世,聽到這個噩耗,黃克誠悲痛萬分。廬山會議后,黃克誠便因為一些事情受到攻擊,這些年他過得非常艱難,可他仍然發自內心尊重主席。
如今主席離去,黃克誠感慨萬千。晚年的時候,黃克誠回想起與毛主席并肩作戰的日子,他也評價表示:毛主席永遠都是黨和國家的英雄,而他對于毛主席的感情是超越一切個人恩怨的。
正是帶著這種情感,晚年的黃克誠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捍衛者,竭盡全力支持著主席留下的事業。
1925年10月,黃克誠在組織的指示下報考國民黨中央政治講習班,在課堂上他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二人都是為了革命事業而奮斗的同志,巧合的是他們還都是湖南老鄉。
毛主席對于革命形勢的分析,以及對于革命理念的理解,都給黃克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二人并肩作戰,黃克誠也非常認可主席的主張,他們就這樣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在黨內,毛主席有著一雙慧眼,他曾發掘出無數的能人名將,黃克誠也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非常欣賞黃克誠的能力與品行,正因如此,他在解放戰爭后期以及建國后,三度重用黃克誠,這也成了黨內的一段佳話。
1948年11月18日,中央制定好了解放天津的作戰方案,就在部隊即將行動前,毛主席特意指示要黃克誠結束在東北局的工作,盡快隨四野部隊入關,前往天津擔任軍管會主任兼市委書記。
之所以選擇黃克誠,主席認為天津這樣重要的城市,需要一個老成持重的人坐鎮,黃克誠是他心中的最佳人選。正在沈陽開會的黃克誠接到了命令,立即交接完工作,帶了一批干部火速入關。
1949年1月,隨著天津正式解放,黃克誠帶領軍管會順利接管天津。他果然沒有辜負主席的期望,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接管,在他的指揮下天津軍民一番努力,很快就消除了戰爭給這座城市留下的痕跡。
見到天津的民眾生活回歸正軌,黃克誠也非常高興,他處理完在這里的工作后,就前往了北京,向毛主席匯報工作。
當他來到雙清別墅后,主席對他的工作有高度的評價,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次見面的時候,主席又給他布置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去主政湖南。
湖南對于二人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毛主席表示把湖南交給黃克誠負責,他才能放心。擔任如此要職,黃克誠的心里有些沒底,他也說出了在湖南工作的復雜性。
毛主席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要他放開手腳大膽去做。臨別之際,主席還特意留了他吃晚飯,二人相識幾十年,但由于工作的緣故,能在一起吃飯的機會非常有限。
毛主席也非常了解黃克誠的口味,笑著表示要好好招待他,不過主席所謂的招待,只是炒兩個菜加一個湯,外加一碟霉豆腐。
即便如此,二人還是吃得津津有味,這些都是地道的湖南菜,連湯里都加了辣。雖然一路奔波十分辛苦,但見到主席這么重視自己,黃克誠的心里還是暖暖的。
之后他前往湖南擔任了省委書記,在短短幾年內黃克誠就清剿土匪,恢復地方的安定,又努力恢復生產,推動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很快,他就讓湖南的面貌煥然一新,他也被后人認為是湖南現代發展的奠基人。
在湖南工作了3年之后,黃克誠本想著繼續在這里推動改革,1952年7月,他又收到了一個命令,中央調他回到北京工作。這一次,自然又是毛主席親自點將,要黃克誠回京擔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
得知這個消息,黃克誠的內心也有些掙扎,畢竟湖南的工作剛剛有了起色,他還是想繼續在家鄉奮斗。帶著這種顧慮,他與主席通了電話,主席理解他的想法,可眼下中央有更重要的工作要黃克誠處理。
當時,總后勤部剛剛成立不久,這也標志著解放軍后勤統一規范化,畢竟解放軍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一個現代國家的國防部隊,自然要有成規模的統一后勤部。
黃克誠沒有怨言,很快就回京工作。后勤部的工作遠比想象要復雜許多,黃克誠幾乎是從零開始,一點點建設起了部隊統一的后勤體系。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功讓總后勤部的工作步入正軌,由于他的出色表現,他又先后擔任了諸多要職,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后來,經歷了廬山會議的變故,黃克誠的處境一落千丈,可他從來沒有責怪過主席,反而一直支持著主席的思想理念,這一點他直到死都沒有變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