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那亞的游客有點忙,不是在海邊看日出,就是在超市偶遇杜淳王燦一家。
7月10號有網友曬出照片,說在超市排隊結賬時撞見這對夫妻買飲料。杜淳戴著墨鏡穿白T,短發利落側臉能打;王燦拎著購物籃穿蕾絲裙,皮膚白得發光,被網友狂夸“比女明星還漂亮”。可這裙子一扒價格,好家伙,某平臺標價8600元,直接把話題送上熱搜。
先說說這裙子引發的“血案”。
照片里王燦的蕾絲裙被網友吐槽“顯胖”“老氣”,可一看價格瞬間閉嘴——八千六夠打工人買二十件快時尚了。有人酸“明星的錢真好賺”,有人嗆“人家自己賺的憑什么不能花”,更有人翻出王燦之前曬的平價穿搭,質疑她“故意穿貴貨立人設”。
這場景是不是特熟悉?
前有李湘女兒七萬塊的外套,后有黃磊女兒兩千塊的發卡,每次明星子女或配偶的消費曝光,總能掀起一場“階級撕裂”的狂歡。
咱先掰扯清楚一個事:明星賺得多,花得也多,這合理嗎?太合理了。
杜淳出道二十年,演過《漢武大帝》也上過《追光吧》,王燦雖不是圈內人但經營著服裝品牌,夫妻倆年收入少說八位數。就像普通人月入五千買三百的裙子,明星月入百萬買八千的裙子,本質都是“收入匹配消費”。可問題在于,當這種消費被攤在公眾面前,就變成了社會情緒的出氣筒。
現在年輕人活得太擰巴了。刷短視頻看到明星住上億豪宅,轉頭看看自己合租的十平米小屋,焦慮得睡不著;看網紅天天曬奢侈品,自己買個兩百塊的包都要糾結三天。
這種落差感像根刺扎在心里,一碰就疼。所以當王燦的裙子價格被曝光時,網友的憤怒根本不是針對她本人,而是借著這個由頭發泄對“貧富差距”的不滿——憑什么我加班到凌晨只能點二十塊的外賣,你卻能隨手買件抵我兩個月工資的裙子?
但咱們換個角度想,明星真的在“炫富”嗎?
王燦這條裙子要是穿在普通人身上,可能連水花都濺不起來。可因為她頂著“杜淳老婆”的標簽,一舉一動都被放大鏡盯著。就像黃磊女兒穿兩千發卡被罵時,有人說:“她要是個普通中學生,誰會注意她戴什么?”
明星家庭的高消費,本質是公眾人物隱私權與大眾知情權的矛盾。我們好奇他們的生活,他們被迫暴露生活,最后演變成一場集體情緒的狂歡。
更值得玩味的是網友對王燦的“雙標”。照片里她素顏出鏡,被夸“沒網紅味”“氣質碾壓女明星”;可一扒裙子價格,又有人說她“刻意炫富”。這像不像我們身邊那種人?你穿得普通,他說你“沒品味”;你穿得貴氣,他說你“愛顯擺”。
說到底,大家罵的不是裙子,是“憑什么你過得比我好”的嫉妒心。可嫉妒能解決問題嗎?你罵完王燦的裙子,明天還是要擠地鐵上班;你吐槽明星的豪宅,下個月房租還是得交。
其實這事兒最該反思的,是我們對“成功”的定義。
現在社會把財富等同于價值,把消費能力等同于社會地位,導致大家拼命用物質標榜自己。明星穿貴貨被罵,普通人打腫臉充胖子買奢侈品,本質都是被這種價值觀綁架。
可人生真就活個“比誰更有錢”嗎?王燦要是真想炫富,干嘛不直接曬豪宅名表?她穿條裙子被罵,恰恰說明大眾對“高消費”的敏感,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最后想說,明星的錢他們愛怎么花怎么花,咱們的氣該往哪兒撒?不如多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收入,怎么讓自己活得更舒心。你罵王燦的裙子難看又貴,不如去學個技能漲漲工資;你酸明星住豪宅,不如好好規劃自己的小日子。
生活是自己的,別總盯著別人碗里的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