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剛對14個國家揮下經濟大棒威脅"對等報復",特朗普轉頭就對中國換了副嘴臉,聲稱:"中美關系很好"。
同時,美國財長貝森特迫不及待地要和中方見面,還一個勁兒地夸之前的談判"很愉快"。
問題來了:當威脅變成了哀求,當強硬遇到了現實,特朗普的如意算盤還能打得響嗎?
#優質作者流量激勵計劃#
這出變臉戲到底怎么回事?
說白了,特朗普這24小時的操作把所有人都整不會了。7月7日這一天,他先是給日韓等14個國家發了"最后通牒",關稅稅率25%到40%不等。
老撾緬甸倒霉催的,直接被拉到40%的高稅率。這還不算完,特朗普在信中明確表示,如果日韓敢報復性加征關稅,美國就再加一倍。
換句話說,如果韓國加征25%,美國就直接翻倍到50%。這擺明了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赤裸裸地威脅。
轉眼第二天,畫風突變。美國財長貝森特就急吼吼地要跟中方見面,還說什么"中美關系非常好"。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湊熱鬧,透露8月初要安排新一輪談判。
關鍵的地方在于,這不是巧合。美方高層——特朗普、貝森特、盧特尼克,幾乎是同時發聲。時間卡得這么準,明擺著是有預謀的。
市場的反應最誠實:道指當天就跌了422點,亞洲股市也跟著遭殃。東京日經指數下跌1.2%,韓國綜合指數下跌0.87%。
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告訴特朗普:你這套組合拳,真的是在玩火自焚。黃金、美債等避險資產波動加劇,全球投資者都在用腳投票。
仔細琢磨一下,這里面門道可多了
為啥特朗普要玩這出雙簧戲?說到底還是現實壓力太大了。回想4月份,美國搞了一輪關稅威脅,結果自己先把自己整趴下了。
"股債匯三殺"的慘狀,到現在還讓華爾街心有余悸。股市暴跌、債券收益率飆升、美元指數震蕩,那叫一個雞飛狗跳。
這樣一來,特朗普就學精明了:既要維持強硬人設,又不能真的把自己玩死。對14國揮大棒,是做給國內看的;對中國示好,是為了保證談判不崩盤。
稀土框架協議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解除技術出口限制,中國發放稀土許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種務實合作,遠比零和博弈管用。
更有甚者,特朗普還想用中美合作來敲打其他國家:你看,連中國都跟我談得這么愉快,你們還在那兒裝什么矜持?
這招分而治之的老套路,美國人玩了幾十年了。先拉攏一個"模范生",再用示范效應逼迫其他人就范。
但問題是,現在的國際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各國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底線,不是隨便威脅幾句就能搞定的。
特朗普以為自己在下一盤大棋,實際上可能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威脅和示好并用,看似高明,實則暴露了美國的內在矛盾。
其他國家可不是吃素的
不過呢,這次特朗普可能算錯了賬。日本首相石破茂直接來了個"極為遺憾",態度要多強硬有多強硬。這可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實實在在的不滿。
韓國總統李在明也不是善茬,明確表示"不會犧牲國家利益"。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更是公開聲明,在核心議題上分歧依舊。
有意思的是,越南這個"模范生"之前就拿到了關稅對折的優惠,現在成了活生生的例子:你看,配合美國是有好處的。
但問題是,日韓跟越南不一樣,人家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多少年的血盟關系,憑什么要受這種鳥氣?
最關鍵的是,中國的應對策略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硬碰硬也是一條路。中國用兩輪稀土管制把美國按回了談判桌,這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效果立竿見影。
其他國家看在眼里,學在心里。印度雖然沒收到特朗普的信,但莫迪政府已經放話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跟美國談判。
歐盟雖然表面上沒說什么,但私下里早就在加強戰略自主。法國總統馬克龍前不久還說,歐洲不能總是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轉。
這種抱團取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特朗普想要的分化效應,可能正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各國不是被分化,而是被逼著抱團。
往后看,這出戲還有續集
現在的局面說白了就是:特朗普想分化各國,各國想抱團取暖。8月初的中美談判成了關鍵節點——如果談成了,特朗普就有了示范效應。
如果談崩了,他的分化策略就徹底破產。所以現在美方這么急著要談,背后的壓力可想而知。
說實話,特朗普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外交風格,短期內可能還真有點效果。畢竟美國的體量擺在那里,誰都不愿意輕易翻臉。
但長遠看,這種損害信任的玩法,注定是不可持續的。今天你能對14國變臉,明天就能對任何國家變臉,誰還敢真心跟你合作?
更要命的是,這種做法還會產生道德風險。其他國家看到美國都這么玩了,憑什么自己要守規矩?國際秩序的根基就是相互信任,這玩意兒一旦坍塌,重建起來難如登天。
歸根結底,美國想要的是重新定義游戲規則,讓自己永遠處在食物鏈頂端。但問題是,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一家獨大的時代了。
多極化不是口號,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中國、歐盟、印度、東盟,每個都有自己的戰略自主訴求。特朗普越是想抓緊,手里的沙子流失得越快。
最諷刺的是,美國這種分化策略,最終可能會加速自己的相對衰落。當盟友都開始懷疑你的可靠性時,霸權的黃昏就不遠了。
結語
特朗普這出變臉戲,折射出美國霸權的內在矛盾——既想維護老大地位,又不得不面對多極化現實。這種撕裂感,注定會成為美國外交的長期困擾。
往后看,分化策略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些效果,但長期來說,這種玩法只會加速其他國家的抱團進程。信任這東西,失去容易,重建很難。
面對這種"川劇式"外交,你覺得其他國家應該怎么應對?是選擇妥協求和,還是堅持原則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