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全國第一將軍縣——紅安縣,就在湖北。這里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紅4方面軍的誕生地、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革命戰爭時期,紅安地區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開國將軍,其中有8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13人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58人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是全國開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其實,湖北不僅有“中國第一將軍縣”,還誕生了三位正國級開國元勛,其中兩人曾擔任國家主席職務,一人是共和國排名第三的開國元帥。
那么這三位開國元勛究竟是誰呢?
林彪:開國元帥、中共第8屆和第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林彪于1907年出生在湖北黃岡市團風縣回龍鎮林家大灣村,年輕時棄教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成為我軍為數不多的黃埔高級將領。
林總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人生最大的亮點就是會打仗,他和粟裕一樣,是人民軍隊僅有的兩位被譽為“戰神”的開國元勛,同樣是從軍隊基層指揮員一步步成長為共和國統率一方的高級將帥。
南昌起義時,林彪擔任連長,在聶榮臻(開國元帥)和周士第(開國上將)的直接領導下參加起義,后來南昌起義部隊和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在后續的革命戰爭,林彪逐漸表露出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深得毛主席和朱老總的賞識,統率的部隊越來越多、軍階越來越高。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林彪擔任紅軍核心部隊的紅1軍團軍團長;抗戰時期,林彪擔任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的115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林彪擔任解放軍五大野戰軍的東北野戰軍(第4野戰軍)司令員。
林彪在戰場出色的戰績和所擔任的高級領導職務,為他在1955年被授予排名第三的開國元帥銜打下了基礎,甚至獲得更高的地位。
1958年中共八屆五中全會上,林彪被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成為共和國的正國級領導,除了朱老總(人民軍隊唯一的總司令)外,林彪是唯一一個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開國元帥。直到11年后的1969年,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林彪再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黨中央第一副主席,被定為毛主席的接班人并寫進了黨章。
董必武:代理國家主席、中共第10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董必武于1886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是我黨革命資歷最老的開國元勛之一,與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并稱為“延安五老”,受到毛主席的高度尊重。
縱觀董必武的革命人生,他和朱老總、林總、徐帥這類戰將不同,董必武更擅長社會治理、政府管理、黨務工作,基本沒有在戰場領導指揮作戰的經歷,也沒有擔任過任何軍事指揮類職務。
但是,董必武的政治地位是絕大部分開國元勛無法比擬的。
論黨內資格,在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中,除了毛主席之外,就屬董必武資格最高,因為董必武和毛主席是中共一大13位黨代表之一。開國大典時,同樣是董必武一人和毛主席走到了最后,另外的11位中共創始人中,有叛逃的、有犧牲的、有因病逝世的。
論諜報工作,董必武被稱為一代“中共諜王”,像蔣介石最寵愛大將胡宗南的心腹秘書熊向暉、打入蔣介石身邊幾十年的中共最大紅色間諜郭汝槐、深受國民黨第二大派系桂系重用的韓練成等人都是董必武負責安排和聯系的出色情報員,為我國的革命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勛。
論政治地位,董必武是唯一一個同時代理過國務院總理和國家主席的開國元勛。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首次出訪蘇聯。由于蘇聯拖延,到1950年1月20日,周總理也來到蘇聯。兩位最高領導人同時出訪,這期間就是由政務院第一副總理董必武代理政務院總理一職,主持國家大局。1972年,由于劉少奇無法繼續擔任國家主席職務,于是毛主席又請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擔任代理國家主席,享受國家元首的待遇,接受外國大使遞交的國書、出席國事活動。
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董必武被選舉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成為正國級領導。
李先念:第3任國家主席、中共第11屆和第12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先念于1909年出生在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李家大屋,他和大兩歲的林彪一樣,都是由基層指揮員一步步成長為我黨我軍高級領導人的。
紅軍時期,李先念在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擔任要職,先后組織指揮了反六路圍攻戰役,殲滅了上萬國軍反動派;指揮部隊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打破了敵軍夾擊紅軍的計劃;率部發動包座戰役,打開了紅軍北上抗日的通道。甚至在張國燾企圖另立中央、分裂紅軍時,李先念堅決反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張國燾的主張,積極支持毛主席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
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念在鄂豫皖地區發展新四軍打游擊戰爭,并且親手組建了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創造了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兩大力量夾擊下還能發展壯大的奇跡。由于他在中原地區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和武裝部隊,在戰略上有力配合了華北、華東解放區戰場,同時也支持了國民黨抗日部隊在中原的正面戰場,痛擊了日偽軍。
解放戰爭時期,正是李先念指揮中原部隊展開戰略轉移,才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使得中原部隊脫離了國軍大規模圍攻的險境。解放戰場上,李先念先后指揮部隊在華北、華中一帶重創了國民黨反對派武裝,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
1955年大授銜時,毛主席中央軍委準備授予李先念開國大將軍銜,但由于李先念再三推遲,婉拒了毛主席的好意。而后他在中央協助周總理、陳云領導國家經濟建設,逐步把我國的農業、商業、對外貿易工作推上正軌。
1977年和1982年,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和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李先念連續當選了兩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共和國的正國級領導人。
1983年,國家主席制度在取消十年后正式恢復,李先念又繼毛主席、劉少奇之后,擔任了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職務。
從以上可以看出,三位湖北籍的正國級開國元勛,都是為共和國的革命事業立下過赫赫功勛的,都是從革命戰爭時期槍林彈雨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們都是國家的大功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