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74師。
然而在戰役結束后,戰場上的情況并不樂觀。
首先就是這一仗我軍傷亡很大,而張靈甫的74師無愧于蔣介石的“御林軍”稱號。
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是一個罕見的對手。
其次就是俘虜問題,這些在戰場上被打散了的國民黨士兵。
并未像往常作戰中的對手一樣,遭到圍殲后一哄而散。
而是自發地組織起來隱蔽,再一次等待戰機。
當時打掃戰場的時候,粟裕看著部隊遞交上來的報告,就被這一情況嚇了一跳。
陳毅在得知這些俘虜的戰斗力和戰斗意志這么強悍后,也罕見地下達了一項軍令。
粟裕
那就是孟良崮戰役中捕獲的俘虜,一個都不準放,要全部嚴格監管起來。
那么,有關孟良崮戰役中的俘虜都有哪些往事?
陳毅
一 、孟良崮戰役中的俘虜
老兵是每一支部隊的骨干力量,這一點無論是當時的解放軍還是國民黨軍,雙方將領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用以老帶新的方式來增加部隊的戰斗力。
而在國民黨74師內,有很多人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并且因為蔣介石傾其所有的裝備配置。
所以這支號稱“御林軍”的王牌師,戰斗力比其他國民黨軍高出一截。
盡管孟良崮戰役十分難打,粟裕還是經過精心部署。
將敵人消滅在了孟良崮,特別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張靈甫開槍自殺。
從古至今的戰場上,只要主將一死,軍隊往往因為失去指揮。
變成一群無頭蒼蠅,最后引來全軍覆滅的下場。
張靈甫
當時在戰場上,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知道張靈甫死亡后。
許多將領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氣,知道74師這個王牌將要消弭于解放戰爭的浪潮中了。
可等到粟裕查看下屬遞交上來繳獲物資和俘虜情況的報告后,不由得吃了一驚。
在物資方面,因為74師裝備精良,解放軍可謂收獲頗豐。
僅山炮、戰防炮和迫擊炮,以及60炮這種輕重火炮就繳獲了快三百門,其他的長槍短槍還有七千余支。
這個物資數據從紙面上來說已經不低了,但粟裕看后還是起了疑心。
因為74師在開戰前是一個滿編滿員的情況,人員配置總體在3.2萬余人。
三萬多人的部隊,最后只繳獲了七千多支槍。
就算戰斗過程中有毀壞,那應該還有將近一萬人的裝備去哪了。
另外就是俘虜的數量也不對,根據各部隊官兵上報的數據顯示,他們在孟良崮戰役中捕獲的俘虜只有幾千人。
再結合對敵人尸體的統計,顯示有一萬人不見了蹤影。
粟裕看完統計報告,望著孟良崮的山頭方向,認為里面一定有大問題。
而在這個時候,情報部門也發來一個消息。
那就是通過電臺偵測,遠方的山谷里有微弱的電臺信號,可能是孟良崮退下來的敗兵在與國民黨大軍之間進行聯系。
二 、粟裕的細心發現
當時毛主席等人時刻都在關注著孟良崮戰役,知道張靈甫已死,并且華東野戰軍正在清掃戰場后,就發來電報,讓他們快速啟程,避免被馬上趕來的國民黨大軍圍堵。
粟裕看著中央軍委傳來的電報,最終沒有選擇簽字,而是向準備撤離的各部隊下令,重返孟良崮。
挖地三尺也要找到潛伏在山中的敵軍,不能放走任何一人。
粟裕
接到這項命令后,許多人瞬間露出不解。
戰役明明都已經打完了,現在不撤離,怎么還要回去?
粟裕就向大家作出解釋。
那就是各部隊上報的殲敵數字與敵軍總人數對不上,準確差數在7000人左右。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其中大概率都是74師最精銳的老兵。
一旦放虎歸山,他們就有能力帶出新兵,重整74師。
雖然華東野戰軍向來機動靈活,講究窮寇莫追。
但這一次,必須把74師徹底消滅干凈才行。
聽到粟裕的解釋后,各部隊領導也明白了其中怎么回事,開始率領戰士們上山對隱蔽起來的敵人進行搜捕。
最終在孟良崮主峰的一處洼地里,發現了驚人的一幕。
七千多人的部隊,黑壓壓地蟄伏在這里。
他們組織嚴謹,沒有人發出半點聲響,以此躲避解放軍戰士的搜捕。
這群人很快就被華東野戰軍包圍,最終選擇投降。
而這件事也著實把粟裕嚇了一跳,如果不是自己細心發現了這件事,等到部隊準備撤離的時候。
這七千多人從背后殺出,再配合前來圍堵的國民黨大軍,真的就可能完成張靈甫在孟良崮的最終戰略計劃。
那就是畢其功于一役地將華東野戰軍主力消滅在孟良崮山腳下。
這七千多人中的一部分指揮官也是深知張靈甫的戰略計劃。
所以在74師主力部隊被殲滅后,選擇繼續完成張靈甫的命令。
好在粟裕及時發現問題,將這7000多人成功俘虜,才避免了一場意外的發生。
可接下來擺在華東野戰軍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處置這7000多人。
粟裕
因為他們再結合之前孟良崮戰役中的俘虜,俘虜總人數在一萬人以上,這可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一旦處理的方式出現差錯,很可能給自己埋下一顆雷。
三 、對俘虜的處理方式
解放軍對待俘虜的政策一向是寬容的,其主要處理方式是兩種,一是就地加入解放軍,跟著我們一起打國民黨。
二是發銀元,開路條,遣送回家。
可當時這兩種方案顯然都不適合74師的這一萬多名俘虜,其中的具體原因有兩點。
一是當時華野許多將領都覺得這些俘虜對國民黨的歸屬感太高。
如果像往常對待俘虜的政策一樣,將他們不愿歸屬的人原地解散,最終導致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這些人重新回到國民黨軍隊里面。
而他們都是74師中的老兵,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讓國民黨軍隊增加了戰斗力。
可如果將他們收編入解放軍部隊,這些人可能也只是口頭上答應。
心里的算盤誰也不知道,一旦到了戰場上臨陣倒戈,產生的后果就是無法估量的了。
當時的華東野戰軍內部,粟裕主管作戰,這種軍隊的政治工作是由陳毅負責的。
陳毅想明白其中問題后,拍板做下了這個違反解放軍“戰俘規定”的命令。
74師的所有俘虜一個也不準放,全部進行最嚴格的思想改造。
事實證明,蔣介石在戰前給予這些俘虜的優厚待遇。
一旦等到他們明白為什么打仗,為什么人打仗這些問題后,是不值一提的。
這些俘虜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貧家出身,都是因為受到74師的高軍餉等待遇才對蔣介石死心塌地的。
可他們的家人中有一部分就生活在解放區內,對于解放軍部隊來說,從根本上是沒有仇視的。
之所以會參加74師,是來自于蔣介石的洗腦和虛假宣傳。
蔣介石
經過解放軍政工干部的思想改造,這些人完成了立場的轉換,決心摒棄國民黨,參加解放軍。
而他們在國民黨軍中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正是解放軍戰士缺少的,很快就帶出來一批又一批的新兵。
對于那些死不悔改的,華東野戰軍也沒有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就打發到后勤部門出力。
對于這些俘虜中的大多數人,全都經過了嚴格的政治審查和整訓,再分配到各個解放軍連隊。
其中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都在華東野戰軍的主動帶領下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