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世界上誰最怕碰壁?外交官排得上號,尤其是那種自作聰明又手里沒牌的那種。而這次,魯比奧就是那個最尷尬的人。這個本來該在白宮后花園里唱高調的家伙,突然琢磨著要在東盟外長會上找機會,跟王毅面對面說點什么。
魯比奧原本進不了中國,躲不過王毅,這會兒東盟會議成了他翻身唯一的窗口??蓡栴}是,這場“偶遇”,到底誰在等誰,誰又在做誰的局?
魯比奧這幾年日子并不好過。嘴上喊“要跟中國斷交”,結果美國企業一個個把他晾在一邊。稀土不敢斷、芯片鏈斷不起,東南亞那幫小兄弟也開始偷著跟中方談合作。他嘴上硬,身體卻很誠實。
更別說,特朗普回鍋之后,這老頭現在一心想著搞經濟復蘇和國內民調,表面上對外強硬,實際上最怕亞洲這邊出亂子。魯比奧這個國務卿,表面上是硬骨頭,實際上是替特朗普擦屁股的打工仔。你說這種位置,他能不出來活動?尤其是當年放狠話最多、現在最沒臺階下的就是他自己。
而且,有個細節外界不得不注意:美國對東南亞地區的戰略重心調整,東盟這塊蛋糕誰都想切。中國在這邊壓著場子,魯比奧如果完全缺席,東盟小國連面子都不給美國。為了穩住盟友,特朗普給了他死命令,哪怕是死皮賴臉,也得蹭上這場東盟外長會。
表面看是魯比奧發難,其實內行都懂,這場面談中方根本不著急。臺海局勢、中美脫鉤風波、美日韓小圈子……這些事哪一樣不比一次會面重要?可王毅偏偏選在東盟會議上“有空”。什么意思?就是要讓魯比奧自己找上門。
更妙的是,這種“我在這兒,你來不來隨你”的姿態,最能拿捏對手。魯比奧要的是面子和對美盟友的交代,但中方看重的是過程和效果。到底誰需要誰,根本不難看清。一個關鍵數字:2025年東盟與中國貿易額占到東盟對外貿易的38.6%,美國才11.4%。東盟那些國家嘴上再客氣,心里可清楚誰是財神爺。
美國這邊呢,表面是來東盟秀誠意,實則是想套近乎搞聯合抗中。魯比奧若不出面,東盟就更靠向中國,美方失了話語權。你說這種局面,他敢不來?
這種場合里,表面是外交辭令,底下是你爭我奪的暗戰。真正能談的事,一是臺海,二是經濟,三是半導體和稀土。
先說臺海,魯比奧這幾年就是靠炒這個出名的。可惜現在全世界都明白,臺海如果擦槍走火,最后倒霉的絕不僅是臺北和北京,日韓、東盟、小半個印太全得跟著遭殃。美國敢真動手?那是給自己的亞太盟友挖坑。魯比奧心里明白,他嘴上強硬,實際上是拿臺海當牌打價碼。
然后就是經濟。這塊才是美國真正怕的。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措施直接導致美國新能源車產業鏈損失21億美元。這一刀,插在美國新能源項目心口上。魯比奧不可能不談這個,但他又沒資格談成。王毅頂多笑笑說:“回去你們自己琢磨?!边@場戲,談的不是問題,談的是籌碼。
至于芯片、半導體,亞洲產業鏈誰心里沒點數?美國芯片巨頭高層去年底就開會說:“如果繼續制裁,2026年全球產能斷鏈。”魯比奧知道這事有多要命,他不談不行,但談了也不會真松。
這場談判的結果注定什么都不說透,但什么都暗示著。
東盟會議這種場合,說白了就是一個秀場,新聞稿子好聽,現場話不透。你別指望這倆人能坐下來握手言和,更別幻想達成什么大協議。關鍵是,現場氣氛、表情、誰先講話、誰說了哪些詞,全是外界觀察的重點。
經驗豐富的看外交的人都知道,看這種場合別聽發言稿,得看誰提前離席,誰臉黑誰笑著誰板著。你說這次,魯比奧要是先走,后果誰扛?
結果其實早注定了,最多來句“雙方就敏感議題深入溝通”,其他別指望。重要的是,誰能掌控會后的輿論節奏,誰能把這場無果會談包裝成“階段性進展”。
回到正題,這場會談成不成,其實中美關系的路早定了。打歸打,罵歸罵,錢照賺,生意照做。經濟這東西,靠的是利益,嘴上喊“去風險”,轉身還得下單。
看看今年前5個月數字,中國對美出口額同比下降5.2%,但新能源、光伏、醫療器械出口全線逆勢上漲,美國誰離得開這攤子?魯比奧可以強硬,可以封鎖,可以制裁,但美國企業早就在背地里找中國市場了。
所以這場博弈,其實是雙方默契的“紅線+經濟纏斗”新模式。你踩我線,我反制你,但底下生意還是繼續。這才是2025年后中美關系的真實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