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中國軍視網特開設【英雄志 民族魂】專欄,挖掘整理抗戰時期英烈的感人事跡,展現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的壯麗篇章,激勵后人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紅色血脈。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夏云杰:湯原大地上的不朽英雄》。
黑龍江省湯原縣團結林場臥虎砬子山腰,安葬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黨的忠誠戰士、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夏云杰烈士。墓地依山而建,青松環繞,肅穆莊嚴。墓前矗立著高2.4米的墓碑,正面鐫刻陳雷同志題詞:“夏云杰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銘刻著介紹烈士生平事跡的碑文。
夏云杰,又名夏云階,1903年生于山東省沂水縣四十里鋪金廠莊一個農民家庭。為躲避軍閥混戰與連年災荒之苦,他攜妻帶女闖關東,輾轉至黑龍江省湯原縣謀生,后定居太平川務農,農閑時則到黑金河金礦做臨時工。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國土淪喪。夏云杰懷著熾熱的民族感情投身抗日洪流,于193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此將一生獻給了民族解放事業。
1933年8月,在中共湯原中心縣委第六次擴大會議上,夏云杰當選縣委委員,負責軍事工作。他迅速集結湯原各地500余名抗日游擊隊員,成立東北民眾義勇軍,并夜襲湯原縣城,沉重打擊了日偽政權。同年10月,湯原中心縣委遭敵嚴重破壞,白色恐怖籠罩。在危急關頭,夏云杰挺身而出,領導縣委工作,堅定表示:“越是在黨困難時期,越要經受住嚴峻考驗!”他迅速恢復與各地黨組織的聯系,重建湯原游擊隊,并親自抓隊伍的政治、軍事訓練,顯著提升了部隊戰斗力。在他的指揮下,游擊隊在松花江下游地區英勇抗擊日偽軍,連戰連捷,使湯原反日游擊總隊成為震懾松花江下游的一支抗日勁旅。
1934年,夏云杰率部接連出擊:奇襲鶴立河農場日本特務組織“民會”,嚴懲兇惡日特;進攻太平川警察分駐所;拔除太平川西大崗反動地主據點;打通黑金河通往太平川的二道崗。這些輝煌戰果贏得了滿洲省委的高度評價。同年10月,夏云杰被任命為湯原反日游擊總隊政治委員。
1936年1月,湯原反日游擊總隊正式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后稱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夏云杰任軍長。他率領六軍將士,以湯原為根據地,馳騁于小興安嶺密林與遼闊的三江平原,英勇開展抗日武裝斗爭。部隊在戰斗中迅速壯大,發展至1200余人,擴編為8個團。同年9月18日,夏云杰出席在帽兒山召開的中共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及抗聯三、六軍黨委聯席會議,參與成立北滿(臨時)省委,并當選為省委委員。
1936年10月,日偽軍調集重兵,對湯原等抗日根據地發動規模空前的殘酷“討伐”。面對強敵壓境,夏云杰主持第六軍黨委會議,果斷決定除留少數部隊牽制敵人外,主力遠征佛山(今嘉蔭)開辟新區。11月21日,正當第六軍司令部集結部隊、籌備給養之際,夏云杰等同志不幸遭敵伏擊,身負重傷。因當時缺醫少藥,傷勢惡化,夏云杰于11月26日在湯原這塊他為之浴血奮戰的土地上壯烈犧牲,年僅33歲。
英雄雖逝,英魂長存。家鄉人民從未忘卻這位赤子,夏云杰的事跡至今傳頌。2014年,夏云杰烈士榮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