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中國軍視網特開設【英雄志 民族魂】專欄,挖掘整理抗戰時期英烈的感人事跡,展現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的壯麗篇章,激勵后人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紅色血脈。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黃驊:赤子丹心照山河》。
河北省黃驊市,一座以烈士英名命名的城市。1943年,冀魯邊區司令員、革命烈士黃驊在此壯烈犧牲。他的名字,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一座巍然矗立的精神豐碑。他的事跡與精神,在這片以他命名的熱土上,代代傳頌,生生不息。
黃驊,原名黃金山,學名黃為有,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陽新縣木石港區鳳凰鄉良上村。幼年痛失雙親,家境貧寒,與嫂子相依為命。15歲目睹共產黨領導農民革命,毅然投身洪流,組織兒童團,加入赤衛隊。1929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紅軍,歷經司號員至團長等職,在中央蘇區反“圍剿”的烽火與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壯舉中,他不畏犧牲,驍勇善戰,屢建戰功,成長為智勇雙全的指揮員。1936年長征抵陜后,入紅軍大學學習并留校任干部二團政委。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他投身晉西南去創建抗日根據地,任晉西南游擊支隊隊長。后又調到晉西南邊區黨委工作,任軍事部長兼115師晉西獨立支隊(又名晉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副支隊長。期間,為創建晉西南敵后抗日根據地勤懇工作,做出重要貢獻。1940年4月,任魯西軍區副司令員兼三分區司令員。在他的領導下,魯西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
1941年4月,黃驊調任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兼115師教導6旅副旅長,1943年升任司令員。苦難童年鑄就了他質樸堅韌的品格。上任后,他狠抓部隊整頓與紀律教育,嚴于律己,從不搞特殊化,即使生病也與戰士同甘共苦,衣著樸素。他常教導干部戰士:“勿忘過往,心系百姓,時刻關切群眾疾苦。”其高尚品格與卓越領導,在部隊和群眾中贏得了崇高威望。
1943年6月30日,黃驊在新海縣大趙村主持召開重要軍事會議時,受叛徒邢仁甫指使的一伙人沖入會場,向與會人員開槍,軍區司令員黃驊不幸當場犧牲,年僅32歲。
1945年,為了表彰他的不朽功勛,新海縣改為黃驊縣(今黃驊市)。1953年3月,黃驊烈士遺骸遷葬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2014年,榮列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