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套國家一級文物
見證錢學森從愛國青年
成長為世界科技界的中國星
見證他受困異國五年
永不言棄探尋歸鄉之路
與當代青年
一起挖掘文物背后故事
學習文物里的大思政課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
《文物有話說》系列訪談節目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徐匯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共同策劃推出,圍繞錢學森圖書館館藏一級文物,邀請錢學森之子、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教授對話青年學子、青年講師,重溫錢學森的人生選擇、了解他的人生理想。
《文物有話說·第二季》圍繞斐陶斐勵學會會員證書、錢學森的中華民國護照、1946年2月13日阿諾德致錢學森的信等十件文物展開,帶領觀眾見證一位破壁者的越洋歸航之路。
6月27日起,節目陸續在錢學森圖書館、上海徐匯微信、人民網上海平臺推送。敬請關注!
02
文物有話說
錢學森圖書館館藏一級文物
文物簡介
1935年錢學森使用的護照
這是1935年簽發的護照,伴隨了錢學森整整20載的海外歲月。這件由錢學森圖書館珍藏的文物,不僅是錢學森科學探索的通行證,更承載了他的家國情懷。護照簽發于天津海關,源于錢學森以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公費生”身份遠渡重洋,開啟科學報國之路。
關鍵字導讀
為什么錢學森護照簽發地是
天津海關?
護照簽發于天津海關,
源于錢學森以
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公費生”身份
遠渡重洋,
開啟科學報國之路。
身份轉化的兩次德國行
1945年、1986年,
從盟軍科學顧問團里唯一亞裔面孔
到中國科技代表團的領航者
作為唯一亞裔科學家
入選美國國防部頂級咨詢團,
1945年,錢學森首次踏上德國土地,
系統調研航空航天前沿進展;
四十多年后,
他時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率團重訪故地。
小小護照,
見證著這兩次意義非凡的科技之旅。
錢學森將個人理想
融入民族復興的洪流,
奮斗終身成就卓著。
這本護照,
見證他跨越重洋阻隔、
矢志科學報國的初心理想,
無言訴說一位科學巨匠的赤誠之心,
是青年學子汲取力量的精神坐標。
文物有話說 02
下期預告
斐陶斐勵學會會員證書
文稿:錢學森圖書館
視頻:錢學森圖書館
編輯:孫清渠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