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去年10月,《沈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沈陽城市性質首獲“國際化”定位——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7月10日,備受期待的《沈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5—2035年)》全文正式公布。這份承載國家戰略使命的綱領性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沈陽進入服務國家開放大局的新發展階段。
本文字數:1302字
閱讀時間:4分鐘
國家戰略引領
城市定位的歷史性升級
沈陽的戰略躍升源于國家頂層設計。2024年10月,國務院批復的《沈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沈陽“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質,沈陽市迎來了新時代全面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
《行動綱要》正是落實國家部署的核心載體。起草過程中歷經多輪專家論證、多個部門協同研討,并廣泛吸納社會意見,最終構建起以“一樞紐四中心”為骨架的戰略體系,推動沈陽從區域中心向國際化中心城市跨越。
“一樞紐四中心”
構筑國際化核心功能
結合沈陽的區位優勢、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行動綱要》提出“一樞紐四中心”的戰略定位,即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國家先進制造中心、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區域性文化中心。
三步走戰略
十年目標梯次推進
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行動綱要》設置三個階段發展節點:
1
第一階段(近期):
2025—2027年,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2
第二階段(中期):
2028—2030年,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3
第三階段(遠期):
2031—2035年,基本建成服務雙循環引領東北亞的國際化中心城市。
22個專項行動計劃
打造“一樞紐四中心”
《行動綱要》圍繞“一樞紐四中心”戰略定位明確了22個專項行動計劃。
一是圍繞構建國際化現代綜合樞紐,重點實施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東北亞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建設東北亞重要信息通信節點、構建高能級重大開放平臺、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區域協同聯動開放增長極等6個專項行動,建設開放、高效、智慧的東北亞現代綜合樞紐城市。
二是圍繞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重點實施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產業新賽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等4個專項行動,形成一批具有東北亞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全面建成完整、先進、安全的現代制造業體系。
三是圍繞打造東北現代服務業中心,重點實施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優質國際化公共服務、塑造國際化城市品質等4個專項行動,不斷增強沈陽現代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和集聚力。
四是圍繞創建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實施打造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科技自主創新生態、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4個專項行動,提升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輻射東北亞科技創新能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五是圍繞建設區域性文化中心,重點實施提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打造文體旅深度融合新典范、營造多元包容的國際人文環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4個專項行動,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著力提升區域文化中心國際美譽度。
一圖讀懂
本文來源:沈陽日報、沈陽發布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學術報告 | 李瑩:轉型·融合·創新·賦能——沈陽市“多規合一”改革和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探索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讀城 | 沈陽:連續“出圈”的千年古城——歷史層累下的古韻新風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要聞 | 國務院分別批復同意沈陽市、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