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云 文/攝)22年前,南京農業大學的學生走訪了湖山村、仙鶴門村、孟塘村,采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近60人,最終成果編纂成了《蒼天回眸(2)》證詞集,并收錄進《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中。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暑假,南農的學子將重走學長學姐當年的路,開啟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口述史回訪調研。7月11日,在南京農業大學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行前培訓會。
截至目前,登記在冊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僅剩26位 ,他們平均年齡超過95歲。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表示,伴隨幸存者們的遠去,后代的接力講述直接關系著幸存者記憶乃至南京大屠殺歷史“ 活證 ” 的延續問題 。你們的工作,正是在填補官方史料之外的鮮活細節,讓歷史從宏觀敘事回歸到有溫度的生命個體?!罢{研不僅是學術任務,更是一次‘記憶的再創造’。你們整理的資料,未來可能成為紀念館的展陳內容、中小學的教材案例,甚至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窗口?!?/p>
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分享了尋訪抗戰老兵做口述的經歷,希望同學們能在尋訪時用心、用情?!巴瑢W們,你們今天所做的事,將會成為一種新的記憶。”
曾參與22年前“尋找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訪問調查實踐活動的人員也來到現場,羅豪說:“22年前的那次活動,就像一顆種子,在我的心里種下了傳承的根。這22年來不斷生根發芽,影響著我的人生軌跡。那段實踐經歷,培養了我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即將踏上回訪調研之旅,公共管理學院大二學生胡習翊文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說:“參與此次回訪調研,讓我有壓力也有動力,22年前學長學姐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我們這次更多的關注是如何傳承這段歷史記憶?!?/p>
這是一場跨越二十載的時空對話?!白蛉铡钡男交?,將在“今朝”的同學們手中再次點燃。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宋俊峰說:“此次培訓會不僅是一次實踐活動的啟動,更是一堂關于歷史記憶、民族精神與青年擔當的深刻啟蒙?!?/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