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內,中方先后向兩個國家提出交涉,以色列已然突破中方劃下的紅線,而另一邊,李在明將派人來華。那么,中方為何向以色列與韓國提出交涉?李在明派特使來中國,又所為何事?
近日,以色列未來黨一名議員跑到臺灣地區,會見了賴清德和蕭美琴,回來以后還在社交平臺上大肆吹捧這次行程,甚至在以色列媒體發文稱臺灣是“國家”,這一下無疑是徹底觸碰了中方的紅線。
7月9日,中國駐以色列使館迅速發聲。措辭非常強硬,三個“嚴重”開頭,明確指出這名議員的行為,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中以關系政治基礎,也嚴重毒化了雙方的務實合作氛圍。同時,中方也向以色列方面提出了嚴正交涉,要求立即糾正錯誤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回應不只是表達不滿,還給出了非常具體的勸告。一句話總結就是:你對中國不了解,最好先去讀點中國歷史。使館發言人講得很清楚,中國人的國家觀念是從五千年歷史中傳承下來的,臺灣問題不是簡單的政治分歧,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不可談判、不可挑戰的紅線。
至于以色列議員為何這么做,無外乎兩個原因:第一,刷存在感。未來黨是以色列的反對黨,過去幾年常常在選舉中失利。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會引起中國強烈反應,但他們更在意的是國內民調和媒體報道;第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加強與臺灣當局的關系。不論是武器生意、技術合作,還是政治暗示,表面上看是“交朋友”,實際就是政治交易。但問題是,這樣的“小算盤”最后可能害的是整個以色列。臺灣問題是中國不能碰的底線,以色列政壇若繼續放任這樣的行徑,中方不排除會用實際行動來反制。
說完以色列,再看韓國。7月9日,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向韓方提出了嚴正交涉,原因是近期韓國國內有人炒作所謂“中國干預韓國大選”的言論,甚至在中國游客集中地區舉行反華游行。中國大使館的態度也很明確:堅決反對抹黑,要求韓方采取實際措施,保護在韓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與以色列不同,韓國最近的情況更復雜一些。新總統李在明剛剛上任,還在料理尹錫悅留下的爛攤子,于是,有部分勢力就嗅到機會,借機抹黑中國,試圖挑起情緒對立,制造所謂的“外部威脅”,為自己的政治操作爭取空間。不過,中國也不是沒有準備。大使館發出了安全提醒,提醒所有在韓和來韓的中國公民增強安全意識,遠離集會游行現場。如果遭遇意外,冷靜應對,依法維權。
從兩件事看起來,都是單獨事件,其實背后反映的是同一個問題——中方劃出的底線不容挑釁。無論你是西方政客,還是亞洲近鄰,只要觸碰到了臺灣問題、抹黑了中國形象、威脅了中國公民安全,那中方都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說話,而且不是“柔性批評”,而是“強硬交涉”。
這一動作釋放的信號也很直接:國家核心利益不能動,海外中國人權益不能被侵犯,對華合作不能一邊吃飯一邊砸鍋。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這邊還有一個大動作。據韓聯社報道,李在明已經開始考慮在7月內派出特使,訪問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目前韓國總統府正在協調名單,說明這件事已經進入實質階段。
那么,韓國為什么選擇中國作為特使首訪的重要方向?原因不復雜。第一,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關系處理不好,經濟會受影響;第二,尹錫悅政府對華關系緊張,李在明急需修補;第三,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韓合作有助于穩定東北亞局勢。
根據韓國方面的說法,特使將由“適合說明新政府國政理念和外交政策方向的人士”組成。換句話說,這次來的人不是過場人物,而是能夠代表李在明本人政治主張的關鍵角色。他們來不只是為了握個手、合個影,更可能會帶來新的合作提案、新的溝通機制,甚至重新調整此前中韓之間一些遺留的問題。
如果中韓雙方能借此機會建立起更順暢的對話機制,那對兩國來說都是利好。總之,無論是竄訪臺灣的政客,還是搞反華游行的組織,都應該明白,中國不是可以隨意挑釁的對象。任何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言行,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