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關稅的打壓下,日本變了。
近日,日本外相當著中國外長王毅的面,罕見表示將“認真對待歷史”。
是覺醒,還是算計?
當初,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率先對準中國時,許多國家都在一旁冷眼旁觀,甚至暗自慶幸:這場貿易戰只是中美之間的博弈,跟自己無關。
他們以為,自己是“盟友”,特朗普一定會手下留情。
可很快,現實給了他們當頭一棒,特朗普的無差別攻擊,讓他們很快意識到,在美國眼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隨時可以被犧牲的盟友。
7 月 7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致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信件,
宣布美國將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產品征收 25% 的關稅,此項關稅將獨立于各類行業性關稅。
這一下,日本政壇炸開了鍋。
7月9日,石破茂在東京的街頭演講中直言不諱:“這是賭上國家利益的戰斗,日本不能被小瞧。”
7月10日,他在富士電視臺再度強調,美國的做法是對日本“赤裸裸的施壓”,日本必須在能源與安全政策上“擺脫對美依賴,追求獨立自主”。
日本的態度,變了。
過去在對美貿易談判上,東京多是低調處理,強調“同盟情誼”,即使吃虧也不吭聲。
例如 2018 年美國對進口鋼鋁加征關稅時,日本雖表達不滿,但最終以 “豁免談判” 方式低調應對,未進行公開反擊。
可這次,不一樣了,石破茂政府直接在公眾場合公開反擊,說明內部壓力已壓到臨界點。
其實,日本企業界早已怨聲載道。
日本對美出口結構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設備(如半導體材料、精密儀器)、工業機械(機床等)和農產品(高端水產品、加工食品等)是核心品類,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 60% 以上。
如今,美國的這道25%關稅,就像一把刀,直接切在日本對美依賴度最高的出口動脈上。
所以,日本變了,開始對中國釋放善意。
7 月 10 日,王毅與日本外相巖屋毅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面。
這場會見中,日本外相表示,中日關系近來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展現了雙方關系應有的狀態,兩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溝通,擴大合作,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穩定向前發展。
巖屋毅還特別強調,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堅持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改變,這實際上就是說,日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沒有改變;
同時,日本外相還罕見的表達了,今年是二戰勝利的80周年,日本將認真對待歷史,面向未來。
這句話,在中日關系中分量極重,日本政要在外交場合如此明確表態,已經多年未見。
要知道,中日之間,這幾年不乏交鋒,尤其是在歷史認知、釣魚島、臺灣等問題上。
但這一次,日本突然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未變”,在歷史問題上也一反常態,“低頭認賬”。
一邊對美國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另一邊對中國表現出積極尋求改善雙邊關系的姿態。
日本為什么低頭?
很明顯,日本這是想要“一箭雙雕”,不僅通過與中國之間的積極接觸,能夠對沖特朗普關稅戰的負面影響;
同時,也可以用“親中”來向美國施壓,試圖逼迫美國在貿易談判中能夠有所妥協。
畢竟,美國一直把中國當成“頭號對手”多次在經濟、科技、安全等多個層面對中國形成全面遏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日本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整個印太戰略的走向。
如今,日本在與美國展開關稅博弈的同時,卻在對華關系上釋放出一系列緩和信號,這無疑會讓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布局遭遇掣肘。
日本非常清楚,自己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分量,石破茂政府或許已經將其視為一張與美進行關稅博弈的“底牌”。
雖然被利用,但對于中國而言,其實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國家之間利益為先,在大量美軍駐扎日本的背景下,指望日本徹底的倒向中國,顯然不現實。
不管日本出于何種動機,只要能在經濟上尋求跟中國擴大合作,即使是保持“政冷經熱”的局面,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國在西太地區圍堵中國的力度。
畢竟,美國越是孤立中國,中國就越需要在周邊找機會、爭空間。
而日本,是最值得切入的一個缺口。
與美國的矛盾越深,日本手中的“對華牌”價值就越高;而中國,只要穩住節奏、掌握主動,就有機會以柔克剛、以進為守。
這一局,中方并不吃虧。
其實,通過最近中日關系的一系列細節變化,我們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
中國在不久前宣布,恢復進口部分日本海產品。
這是一個關鍵動作。
2023年底以來,因為福島核污水排海爭議,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這一舉措導致日本水產品出口受到較大沖擊,日方損失嚴重。
因為中國曾是日本水產品最大出口市場,約占其出口總額的 40%。
如今恢復部分進口,意味著中方在經貿層面釋放出“改善關系”的信號。
除了恢復部分日本海產品進口之外,近段時間,中日之間在更高層級的經貿框架上,也釋放出了明顯的“回暖信號”。
那就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重新啟動了。
在這次會議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談判內容,而是日本與韓國代表團罕見地表現出“積極參與”的姿態。
日韓代表明確表示,愿在確保本國利益的前提下,“推進高質量、互利共贏的自由貿易安排”,并對未來三方達成實質性協議釋放了謹慎樂觀的預期。
這與過去幾年日韓對該議題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不管怎么說,韓國的變化,還是日本的變化,均呈現出一種積極向好的趨勢。
一旦中日韓自貿區徹底形成,美國想要拉攏日韓兩國,重新確立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鏈,把中國孤立出去的圖謀,就會徹底落空。
在全球格局不斷變化的當下,每一個國家都在重新計算自己的坐標。
而日本的這次“轉身”,不管是真誠還是算計,方向已經很清楚了。
美國的“毒打”,打出了日本的外交反思;中國的“水產窗口”,打開了合作的可能性。
應了一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如果特朗普繼續這么肆無忌憚的“美國優先”,不僅失去盟友的信賴,也會讓印太成為一句空話,就連全球霸權,基本上也快走到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