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盟外長會系列會議上,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在會議期間搶先對華發難。一方面標榜澳大利亞才是東盟"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又大肆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聲稱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演練活動是在試圖"改變力量平衡"。
澳大利亞女外長向中方發難,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即將訪華尋求深化對華經貿合作完全不同,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澳大利亞女外長黃英賢的發言,顯然也帶有自己的意圖的。根據小編的理解,認為有2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提升澳大利亞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爭奪話語權。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不斷深化,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重要的發展伙伴。澳大利亞試圖通過強調自身是"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來削弱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并增強自身在該地區的存在感。澳大利亞一直希望在亞太地區扮演更重要角色,東盟是最好的“跳板”。從這可以看出,黃英賢的發言意在拉攏東盟國家。
其次,黃英賢的言論明顯是在為美國的"印太戰略"鋪路。作為美國的“小弟”,自然把美國不方面直接說的話給說出來。澳大利亞外交政策長期受到美國影響。黃英賢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強調亞太地區需要"力量平衡",實質上是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提供借口。
盡管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尋求改善對華經貿關系,但安全政策上仍保持對美依附,這種"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矛盾策略,導致其外交言行不一。
據公開報道,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陣容龐大,帶領多位澳企高管,明確表示希望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這位工黨總理甚至直言,"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意味著保障澳大利亞的工作崗位"。
澳大利亞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和美國傳統盟友,在安全領域始終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在經濟方面,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對其經濟發展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022年數據顯示,中澳雙邊貿易額超過2200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保持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然而,對澳大利亞這種"兩面下注"的策略恐怕行不通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澳大利亞這樣的做法顯然不能接受。如果阿爾巴尼斯政府若真想改善對華關系,就必須在安全政策上展現出更多獨立性,而非一味追隨美國的反華議程。
當前東盟國家普遍采取"大國平衡"策略,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相比之下,澳大利亞明顯偏向美國的立場,不僅使其在地區事務中失去部分公信力,也可能錯失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發展機遇。
在東盟外長會上,王毅外長表達了和東盟合作取得的成果。這也直接釋放了強烈信號,選擇和中國合作還是對抗,孰優孰劣已經非常清晰明了。
對于即將到來的中澳領導人會晤,分析人士認為,阿爾巴尼斯政府需要在對華政策上展現出更多誠意和一致性。如果澳大利亞繼續在安全領域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同時又想在經濟上獲取最大利益,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幻想終將破滅。
澳大利亞作為地區重要國家,是繼續充當美國的地緣政治棋子,還是尋求獨立自主的平衡外交,考驗著其領導人的政治智慧。而對中國來說,堅持開放合作的大方向,深化與地區國家的互利共贏關系,才是應對各種挑戰的根本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