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國防部發出最強聲音:賣不賣殲-10CE由中國自己說了算
殲-10CE熱度在國內外軍品市場上越燒越旺,這點大家都看到了。這幾年,尤其是2025年印巴短暫沖突之后,殲-10CE的出鏡率比以往高得多。巴基斯坦一役用事實說話,這款中國自主研發的四代半戰機,真不是只拿來擺拍的。
把話說白了,這款飛機到底能不能賣,誰做主?7月8日,國防部一句“由中國自己說了算”,直接砸實了主權毫不含糊。背后的信號很清晰:中國制造的硬核裝備,怎么走出國門,是我們自己說了才算。
回頭看看這架飛機本身。殲-10CE可不只是殲-10家族的簡單升級。從雷達到彈藥,發動機已經全系國產化。AESA主動相控陣雷達、PL-15遠程導彈、推重比拉滿的新型渦扇,讓這只“騰空獵鷹”絕對不是吃素的。西方那套F-16賣了小半個地球,但敢說比性能和價格,未必能摁住殲-10CE。
不少發展中國家盯著它,自有他們的算盤。相比同類歐美產品,不捆綁政治條件、預算更友好。技術層面沒毛病,尤其在東南亞、南亞和中東這樣的地區,老機器都快要開罐頭刀了,誰不想要個靠譜新一代戰機?
但國際軍售這灘水,誰跳進去都弄一身泥。美歐這些年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高得讓人生厭,賣飛機不忘給客戶加上附加條款。一旦涉及敏感領域,三天兩頭打電話發函,生怕自家利益受損。中國這一輪表態“慎重負責”,其實更顯分寸感。
不光買家有想法,賣家也講究分寸。技術泄密的隱患不能忽視,高端裝備不是大白菜;一旦賣出失控,后果難以收拾。伙伴關系和國家安全始終被放在天平的兩端。正因為如此,中國強調決策自主既不逢賣就賣,更不會當冤大頭盲目擴張,只選合適的買家,講求雙贏和安全。
地緣政治的魔影又一次出現。不管是印度的不安、美國的不滿,還是中東諸國蠢蠢欲動,對不對等、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競賽,誰也說不準。尤其在火藥味十足的區域,小小一架戰斗機,就能攪亂池水,挑動多方神經。
聯合國的規矩不會輕易破,國際法的框架是底線。中國作為常任理事國,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便出口帶來可觀收益,軍工企業賺到票子,也得服從國家整體戰略利益。錢雖然重要,可責任與安全是更重的砝碼。
市場上,殲-10CE成了香餑餑,各路買家使勁遞橄欖枝。印尼公開承認在談判清單里,埃及、孟加拉的興趣不減。就連一些本來和中國交情不深的國家,也開始打聽細節。這種需求本身,證明中國科技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同步崛起。
面對外壓,中國選擇冷靜,不人云亦云,也不隨波逐流。美歐批評難免,他們擔心的并不是世界和平,說白了就是怕蛋糕被分薄,美俄市場不再高枕無憂。中國則通過自己的節奏“悶聲發大財”,憑實力贏尊重,有原則地擴大影響,這跟一味施壓拉幫結派完全不同路數。
市場很熱鬧,但自主決策始終掌握在自己手里。這不僅是對主權底線的堅守,也是把控風險的現實需要。到底賣給誰、怎么賣,都得由中國自己落筆,無論風向怎么變,都堅決守好自己的節奏線、不做別人的棋子。
這次國防部表態,看似一錘定音,其實背后藏著一盤大棋。中國正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塑造國際軍備市場的新格局。未來誰會真正踏入“殲-10俱樂部”,或許還要看明天的風吹向哪里,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中國在說,世界必須聽。
作品聲明:內容取決于網絡,經過重新編寫和結構調整,保證信息準確并符合原創標準。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