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印度跟美國簽了個大單,買了31架MQ-9B“死神”無人機。這批無人機主要是為了加強印度在印中邊境和印度洋地區(qū)的偵察和打擊能力。
為啥印度這么著急買這玩意兒?主要還是因為中印邊境的關(guān)系這幾年一直不太平。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之后,印度覺得自己軍事上得趕緊補短板,尤其是在無人機這塊。畢竟,中國在邊境地區(qū)早就部署了不少無人機,像“翼龍”系列和“彩虹”系列,偵察能力強,還能打,印度這邊卻沒什么拿得出手的貨。所以,印度政府一咬牙,就從美國下了這單。
但這單生意剛簽完,印度的媒體和專家就炸鍋了。他們覺得,這MQ-9B看著挺唬人,其實對付中國壓根不頂用,還花了這么多錢,簡直是太虧了。
咱們先來看看MQ-9B到底是個啥水平。這款無人機是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tǒng)公司造的,屬于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簡單點說,就是能在高空飛很久,還能干點偵察和打擊的活兒。
在美國,這玩意立過功。比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zhàn)場上,MQ-9經(jīng)常被用來盯著目標(biāo),然后一發(fā)“地獄火”過去,精準(zhǔn)干掉對方。2020年,美國還用MQ-9暗殺了伊朗的蘇萊曼尼將軍,名聲挺響。
但這無人機也不是沒毛病。它的速度慢得像蝸牛,460公里/小時也就是120多米/秒,跟戰(zhàn)斗機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而且,它沒啥隱身設(shè)計,雷達一掃就露餡。在阿富汗那種沒啥防空力量的地方,它還能耀武揚威,可要是碰上像中國這樣有硬家伙的國家,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說到硬家伙,咱得聊聊中國的防空系統(tǒng)。解放軍手里的家伙可不是鬧著玩的,尤其是紅旗-9B導(dǎo)彈系統(tǒng)。這玩意兒射程超過250公里,攔截高度能到30公里,用的還是HT-233三維相控陣?yán)走_,能同時跟蹤100個目標(biāo),攻擊50個以上。MQ-9這種慢悠悠、沒隱身能力的目標(biāo),在紅旗-9B面前,基本就是個大號靶子。
除了紅旗-9B,中國還有從俄羅斯買的S-400系統(tǒng),性能更猛。S-400的射程能到400公里,攔截高度也更高,對付MQ-9這種無人機簡直是殺雞用牛刀。再加上解放軍還有一大堆其他近程、中程防空武器,比如紅旗-17、紅旗-16,層層疊疊,MQ-9想在中國邊境附近飛一圈,估計沒飛幾分鐘就得被打下來。
有人可能會說,MQ-9不是能飛1.5萬米高空嗎?中國導(dǎo)彈打不到吧?其實不然。紅旗-9B的30公里攔截高度,換算下來是3萬米,MQ-9的1.5萬米高度完全在射程之內(nèi)。而且,MQ-9飛得再高,只要雷達能看到,導(dǎo)彈就能招呼過去。所以,印度想靠MQ-9壓制解放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那印度為啥不自己造無人機,非得花大價錢買美國的呢?說白了,就是自己造不出來,或者造出來的東西太拉胯。
印度的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這些年一直在搞無人機項目。魯斯特姆無人機2023年2月剛試飛成功,但性能實在不敢恭維:最大高度9100米,續(xù)航時間10小時,載荷才300公斤。跟MQ-9一比,簡直是玩具級別。塔帕斯項目更慘,還在研發(fā)階段,連個像樣的樣機都沒整出來。
印度在無人機這塊的技術(shù)積累太薄弱了。發(fā)動機不行,材料不行,電子設(shè)備也不行,全靠進口拼湊。結(jié)果就是,研發(fā)進度慢得像烏龜爬,出來的東西性能還差。沒辦法,印度只能硬著頭皮從美國買現(xiàn)成的MQ-9。可問題是,這現(xiàn)成的貨也不是萬能的,碰上中國這么強的對手,照樣得歇菜。
印度的媒體和專家對這筆交易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貴得離譜,二是對付中國不頂用。
先說價格。MQ-9B單價1.13億美元,這啥概念?美國的F-35隱形戰(zhàn)斗機才7000多萬美元一架,MQ-9一架無人機居然比五代機還貴。印度媒體直接開噴,說美國這是把印度當(dāng)冤大頭宰。35億美元的總價,對印度的財政來說也不是小數(shù)目,要知道印度一年的國防預(yù)算也就700多億美元,這單生意就占了5%。
再說性能。MQ-9在阿富汗那種地方還能橫著走,但在中印邊境這種地方,面對解放軍的防空網(wǎng),生存能力基本為零。印度媒體還拿中國的“翼龍”2無人機來對比。“翼龍”2性能雖然不如MQ-9,但價格才500萬美元,性價比甩MQ-9幾條街。印度專家直言,與其花大價錢買MQ-9,還不如多買點便宜實用的貨,至少摔了不心疼。
還有人算了筆賬:35億美元能買700架“翼龍”2,鋪天蓋地砸過去,總比31架MQ-9好使吧?這話聽著有點夸張,但也反映了印度國內(nèi)的不滿情緒。
印度為啥會覺得自己被美國坑了呢?其實有幾方面原因:印度自己造不出像樣的無人機,只能花錢買現(xiàn)成的。技術(shù)短板擺在那兒,沒得選。中印邊境的局勢讓印度政府很焦慮,急著買先進裝備壯膽。MQ-9看著挺唬人,印度就下手了,沒想太多。
美國為了拉攏印度,在印太地區(qū)搞平衡,一直在推銷自己的軍火。MQ-9就是其中之一,美國吹得天花亂墜,印度就信了。
印度想跟美國搞好關(guān)系,買點武器也能換來點政治支持。這單生意不光是軍事上的,也是外交上的考量。但問題是,印度光顧著政治和面子,沒好好算性價比這筆賬。結(jié)果買了個“金光閃閃”的MQ-9,實戰(zhàn)效果卻讓人捏把汗。
MQ-9這筆買賣到底對印度有啥影響?MQ-9能飛42小時,盯著印中邊境和印度洋,能給印度多提供點情報。這點還是有點用的。1.3噸的彈藥不算少,對付地面目標(biāo)還是有點威懾力的,至少能嚇唬嚇唬人。這單生意可能包括技術(shù)轉(zhuǎn)讓和本土組裝,印度能學(xué)點東西,對以后的研發(fā)有點幫助。
但是35億美元不是小數(shù),維護和運營成本也不低,印度財政壓力不小。面對中國的防空系統(tǒng),MQ-9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花這么多錢買個“一次性用品”,誰不心疼?買MQ-9只是權(quán)宜之計,印度自己的技術(shù)還是沒啥長進,長遠(yuǎn)看對國防沒啥好處。
總的來說,印度買MQ-9這事兒確實有點“被坑”的感覺。35億美元砸下去,換來的東西看著高大上,實際上對付中國不咋管用。印度媒體和專家的吐槽也不是沒道理,這筆錢花得確實有點冤。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現(xiàn)在的情況也沒啥好辦法。技術(shù)不行就得靠買,戰(zhàn)略上又有壓力,政府只能硬著頭皮上。但以后呢?印度真要想在國防上站穩(wěn)腳跟,還是得把錢花在刀刃上,多投點研發(fā),造出自己的硬家伙。光靠買美國的“金光閃閃”,是走不遠(yuǎn)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