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會議廳內,氣氛比往年更加緊張。這不僅是第58屆東盟外長會議的重要節點,更是中美關系走向的一次關鍵接觸。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即將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此短暫會晤,引發全球關注。這場會談時間雖短,但意義重大,因為對魯比奧來說,這或許是他打破當前外交僵局的唯一機會。
魯比奧的名字,在中國并不陌生。這位美國政壇的“老面孔”,曾因多次操弄涉疆、涉港、涉臺議題,被中方兩度列入制裁名單。禁止入境、凍結在華資產、切斷商業往來,魯比奧成為中美關系緊張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如今他以國務卿身份出席東盟系列外長會議,目的不言而喻。他不是為東盟而來,而是為中國而來,為王毅而來。
從行程安排來看,魯比奧這次馬來西亞之行并不輕松。原定訪問日本和韓國的計劃被迫取消,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對日韓汽車加征25%關稅,日韓兩國反應冷淡,讓魯比奧在亞洲行程中臨時“失腳”。
他只能選擇在東盟會議上尋找突破口,而與王毅外長的會面,成為他此行最核心、也最具風險的任務。
根據美國國務院提前發布的日程安排,魯比奧將在11日下午3點與王毅進行一場約一小時的閉門會晤。這場會面被外界視為中美兩國為后續可能舉行的高層互訪打前站。特朗普多次公開表達希望訪華的愿望,而魯比奧作為國務卿,必須率先為其鋪路。
若此次碰面順利推進,中美領導人層面的接觸也將水到渠成。若會談陷入僵局,那魯比奧恐怕也將成為特朗普“訪華夢”的攔路石。
這場會面有五件事需要深入討論,條條都關乎中美未來走向。第一件事,是貿易政策與關稅問題。過去幾個月,特朗普政府不斷對外施壓,動輒以關稅作為工具,掀起新一輪“貿易圍剿”。
中方此前也做出反制,自5月14日起調整對美加征關稅稅率,并在90天內暫停部分稅率實施,釋放出合作意愿的信號。
魯比奧此行,必然要在這一問題上與中方進行溝通。他既要回應特朗普對金磚國家成員國加稅的表態,又要考慮美方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中方則可能會明確提出,關稅并非解決問題的鑰匙,合作與開放才是通向穩定的路徑。
第二件事,是稀土出口與關鍵技術供應鏈。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極高,在稀土金屬和合金領域的進口比例超過98%。中國對部分稀土出口實施限制后,美方軍工企業如洛克希德·馬丁、特斯拉等受到明顯沖擊。
F-35生產線一度停擺,電池制造成本也大幅上升。魯比奧希望中方放寬限制,中方則可能把稀土卡脖子問題與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封鎖掛鉤,要求美方解除不合理限制,恢復正常科技交流。這將是一場針鋒相對的博弈,也是一場策略與智慧的較量。
第三件事,是臺灣與南海問題。魯比奧過去是涉臺問題上最強硬的聲音之一,長期推動“以臺制華”的政策路線。今年1月,他與王毅通電話時就臺灣問題提出所謂“關切”,被王毅以“好自為之”四字回敬。
這次面對面會晤,臺灣問題注定繞不過去。王毅外長很可能會再次強調,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都將破壞中美互信。
關于南海問題上,中方也將重申地區事務應由亞太國家主導,反對美方與菲律賓、日本等國在南海挑起事端。這些話題并不輕松,但也正是中方檢驗美方誠意的試金石。
第四件事,是俄烏沖突與國際安全問題。魯比奧在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會談中剛剛提及和談路徑,也提到若談不成,美國將推動新一輪制裁。他隨后又對媒體表示,“中國仍在支持俄羅斯的軍事工業”,指責中國“沒有完全中立”。
中方對此立場清晰,始終主張勸和促談,反對借俄烏沖突破壞中俄正常貿易往來。王毅外長日前也明確表示,中國不會把地緣沖突引入亞洲,更不會參與集團對抗。這番話是對美方印太戰略的警告,也是對當前國際秩序焦慮情緒的回應。
第五件事,是中美外交架構的重新調整。過去幾年中美高層溝通曾多次中斷,魯比奧作為美方主要外交官員,卻因被中方制裁而無法直接訪問中國,成為一大尷尬。
這次雙方能否借第三方平臺實現接觸,是否能在“非正式”框架下恢復對話機制,未來是否能解除制裁、重建信任,都是本次會談中繞不開的問題。
東盟會議本身是亞太多邊合作的舞臺,但這場中美外長的雙邊會晤,卻在這個舞臺上吸引了最多目光。魯比奧來得并不輕松,他背負著特朗普對中國釋放善意的期待,也承受著美國國內鷹派對中國施壓的壓力。
他若一味強硬,只會讓中方更加警惕,把合作窗口進一步關閉;他若展現誠意,也許能為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爭取一線轉機。
王毅外長這次的態度值得關注。從近期與俄羅斯、越南等國外長的會晤風格來看,中方在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展現出積極推動合作的意愿。
只要美方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話,中方不會拒絕溝通。但中方也多次強調,合作不能建立在脅迫之上,溝通必須建立在原則之上。對話不等于妥協,接觸不代表讓步。
魯比奧能否借這次會面走出過去的強硬陰影,破除中方對其的不信任,成為中美對話的橋梁,而不是障礙,答案即將在會議室內揭曉。這不僅是一次外交碰面的機會,更是一次戰略博弈的窗口。
時間不長,任務艱巨,結果未定,但這一次,主動權掌握在中國手中。未來的中美關系是否能從對抗走向緩和,是否能從僵局邁向合作,或許就要看魯比奧這一次是否能邁好這關鍵的一步。王毅外長已就位,魯比奧是否敢于回應,世界都在看。
信息來源:
[1]“若實現將系就職以來首次”,魯比奧放風:正籌備與中方會晤 環球網
[2]魯比奧:籌備與中方會晤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