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嶺陣地被敵人的炮火炸成了焦土,秦基偉隨著參謀長進入了新的坑道中,看著這堅固的坑道,秦基偉對參謀長說,這根本就不是土洞,完全是保命鐵甲!這還多虧有陳賡的計策,他的功勞是居功至偉的。要知道陳賡并沒有在戰場,可是他卻被秦基偉如此稱贊,這到底是為啥呢?
1950年陳賡帶著命令來到了朝鮮戰場,在這場戰爭開始初期,陳賡正在越南戰場上,指導越軍作戰,并且還連創佳績。而朝鮮這邊,志愿軍在裝備上沒有優勢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身體同敵人對抗。而且在陳賡聽說這場戰爭開始時,就連病都好的差不多,向毛主席舉薦自己,要去朝鮮作戰。
當時志愿軍在裝備上的不足,成為他們最大的弱點,美軍也針對志愿軍的弱點,制定了相關計劃,將志愿軍的后路切斷,所以在第五次的戰役中,志愿軍損失嚴重。當時陳賡正好來到了戰場,而彭德懷正因為這場戰役的失敗斥責眾人。
現場的將領們也都不敢吭聲,好在陳賡出來解圍,說他還沒有吃飯,這也讓彭德懷的氣消了一大半,然后眾人才可以緩口氣。會議結束后,陳賡就拉著還在自責的王近山,對他說,現在作戰不可以再硬拼了,應該換個思路對戰,畢竟作戰的對象已經發生了變化。
陳賡才剛剛來戰場就已經看出作戰的重點,同時也為后續的坑道作戰奠定了基礎。1952年4月彭德懷因為疾病需要回國治療,朝鮮戰場上就由陳賡來負責。在前線進行調查時,陳賡就發現了問題,那就是上甘嶺上的駐軍竟然沒有任何的坑道工事,這樣可不行,于是他就直接將三兵團的工兵骨干抽一些到前線,讓他們帶著炸藥還有抽風機,來為駐軍挖掘坑道,并且是要早晚更替挖。
陳賡在坑道上的標準也是十分嚴苛的,能夠抵擋炮火的重擊,還要有防火,防毒以及排水的系統,再就是偽裝的迷你工事可以用來迷惑敵人的偵察機。陳賡在參謀長的會議中,還說過,坑道作戰并不是我軍的墳墓,這是可以保存實力,且在關鍵時刻給敵人致命一擊的。
最初戰士們還理解不了,可是在目睹了坑道作戰取得的戰績后,他們是真的信了陳賡說的話。當時我軍抵抗美軍的各種進攻,讓敵人無法前進半步。不過作戰任務最艱難的卻是十五軍需要執行的。不過陳賡讓特工給十五軍挖掘的是馬蹄形的坑道,還將我軍射擊的空給隱藏在山崖的夾縫中。而戰士們卻能夠在坑道里儲存大量的食物和水,敵人不管向這塊陣地傾瀉了多少的炮彈,也都沒有辦法將工事給摧毀。
在這場戰斗中,坑道作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美軍想要擊殺一名志愿軍,就需要發射660枚炮彈,這直接將美軍的炮火攻擊能力下降好多。1952年10月14日,美軍對我軍實行了金化攻勢,陣地表面在一天之內被易主了好多次,不過志愿軍卻也能夠靠著坑道保存實力,繼續同敵人作戰。
在危險的時刻,坑道直接成為我軍的救命通道,不管怎樣,有了坑道的加持,志愿軍想要守住坑道卻也容易一些,然而敵人卻沒有要放棄,畢竟美軍擁有炮火的優勢,可是不管怎么轟炸,也都無法將志愿軍趕盡殺絕,最后在堅持了43天后,美軍終于撤退了,他們不想與志愿軍再繼續作戰了,最后這里也就成為美軍最傷心的地方。不管怎么說,陳賡雖然沒有在前線親自指揮,可是他的坑道作戰卻為給志愿軍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同時也為后人提供了有價值的軍事參考,他是非常了不起的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