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食品內參原創
作者丨李歡歡編審丨橘子??????????????????????????????????
7月13日-15日,中國奶業協會第十六屆奶業大會、奶業20強論壇暨2024中國奶業展覽會在廈門召開。如何立足當下的奶業發展困境、研判走出低谷的求變策略,成為本屆大會討論的重點。
在7月13日上午舉行的《場景·空間·賽道——2025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蒙牛乳業的常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李鵬程引用了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主題“第二次呼吸”的概念,來形容當下中國奶業正面臨的關鍵時期。
所謂“第二次呼吸”,即運動員在中長跑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四肢乏力的“極點反應”。但通過調整節奏,激發斗志,越過極點后身體會重新獲得活力,進入第二次呼吸的階段,奔向更遠更高的目標。李鵬程表示,“當前中國奶業正經歷2008年之后的第二個‘極點反應’,大家都感同身受”,如何反求諸己、向難而生,加快迎來中國奶業的“第二次呼吸”,是當下整個奶業的共同命題。
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中國奶業協會的多位領導介紹了“十四五”期間(2021年-2025年)我國奶業取得的成就、當前奶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十五五”期間(2026年-2030年)我國奶業發展的戰略路徑。伊利、蒙牛、光明、飛鶴、君樂寶等第一梯隊乳企的負責人,則結合自身發展實踐介紹了企業變革的新范式。
根據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于康震在研討會上分享的數據,“十四五”期間,我國奶類產量預計達4155.5萬噸,較2020年增長17.7%;奶源自給率恢復至70%以上,內蒙古、新疆等主產區產量占比超60%。2024年,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105億元,伊利位居全球乳業第五,蒙牛位列第九,君樂寶、飛鶴走向國際舞臺。2024年全國1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例達79%,荷斯坦牛平均單產預估9.9噸,規模牧場單產突破10噸。
(于康震在大會上講話)
取得成績的同時,當前我國奶業面臨的不足和結構性挑戰也很明顯。首先,是城鄉差距與消費場景單一,導致消費潛力釋放不足。根據于康震部長分享的數據,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農村居民消費量不足城鎮的60%。液態奶消費趨于飽和,奶酪、黃油等干乳制品滲透率不足5%,消費場景單一;中老年、兒童細分產品供給不足,市場潛力尚未完全激活。
其次,奶源分布失衡與盈利空間壓縮。北方主產區產能過剩與南方銷區供給不足并存,原料奶價格周期性波動幅度大。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比重超60%,優質飼草進口依存度達30%,環保投入增加,多項因素疊加,導致規模牧場盈利空間壓縮至5% -8%。
另外,核心競爭力存在明顯短板。比如,我國奶牛核心種源自主率不足60%;高端乳制品加工設備70%依賴進口;檢測儀器國產化率僅25%;功能性原料研發滯后,乳鐵蛋白、益生菌等關鍵成分國產化率不足10%,制約產品附加值提升。
不僅如此,我國乳制品行業協同效率較低,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完善。比如,養殖端與加工端價格傳導不暢,導致生鮮乳價格波動幅度大。中小牧場與乳企合作模式單一,缺乏長效機制。產業鏈各環節數據壁壘未打破,數字化協同水平不足,產銷銜接效率低下等等。
針對以上突出問題,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期間,我國奶業該如何突破?多位協會領導在研討會上圍繞消費潛力提升、新質生產力培育、利益分配機制完善、品牌強農戰略等多個方面給出了針對性發展路徑。與此同時,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飛鶴等五家頭部乳企的負責人也結合自身發展實踐,分享了各家企業的變革、突圍之舉。
伊利高級執行總裁劉春喜表示,“十五五”期間,伊利將繼續在奶牛高端種源與性別控制、繁育等關鍵技術方面持續發力,實現奶牛種源自主可控和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其二,要強化奶業深加工,把過剩的奶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為奶業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劉春喜在大會上發言)
蒙牛乳業常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李鵬程針對如何加快迎接中國奶業的“第二次呼吸”,結合蒙牛自身經驗,提出了三點建議。其一,要從根本上解決奶牛的“種質資源”這個卡脖子難題,保障高品質奶源的供給。對此,蒙牛在內蒙古的科研基地培育了6個國產苜蓿品種,進口替代率超過90%;同時,開展百萬奶牛基因改良計劃,建成了兩個國家級核心育種場。
(李鵬程在大會上發言)
其二,要將原奶“吃干榨盡”,帶動產業動身轉型。他表示,中國奶業要向煤炭的深加工模式學習,研發多元化的深加工產品,讓消費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對奶。其三,積極擁抱AI,他表示,蒙牛寧夏工廠通過運用AI 技術,人均效能比傳統工廠提高20倍。
光明乳業黨委書記、董事長黃黎明表示,科技已成為驅動乳制品產業升級的關鍵,是乳業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他還表示,品質是乳業安身之本,越是面對消費增長放緩等行業困境,企業越要保持定力、堅守品質。
(黃黎明在大會上發言)
君樂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以“科技創新創造奶業發展新格局”為主題,結合君樂寶自身發展經驗,給出了三點建議。
(魏立華在大會上發言)
其一,要增加優質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魏立華表示,2024年,我國原奶產量同比下降了2.8%;乳制品產量同比下降1.9%;人均飲奶量降至41.5公斤,下降一公斤。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乳制品的消費更加理性,更注重營養、功效性和品質,這些新的消費訴求和趨勢,是乳企未來突破的方向。
其二、要開發茶飲、咖啡、烘焙等B端渠道的乳制品消費需求。他表示,當前我國B端乳制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接近千億,但70%-80%的份額被進口乳制品占據。未來,乳企應該加強與B端客戶的合作,擴大國產乳制品在B端的使用,實現國產替代。君樂寶目前已與多家國內領先的茶飲咖啡品牌建立了合作,同時還推出了自己的高端稀奶油品牌“蔻曼”。
其三,積極謀劃出海,開拓國際市場。今年5月,君樂寶悅鮮活登陸香港市場,并以此輻射東南亞市場,逐步構建海外供應鏈體系。事實上,除了悅鮮活,蒙牛的每日鮮語、伊利的金領冠、澳優的佳貝艾特、樸誠乳業的簡愛酸奶等均已走向海外市場。開拓國際化市場,成了乳企突破當下過剩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在發言中,也重點提到有實力的乳企要主動走出去,實現海外市場效益反哺國內市場的發展。據其介紹,飛鶴在加拿大等地的戰略布局取得了實質性突破,飛鶴加拿大工廠生產的嬰配粉在當地線上線下全面開售。
(冷友斌在大會上發言)
除了國際化布局,冷友斌還重點提到了全生命周期營養的布局。他表示,我國14億人口的全生命周期營養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乳企不僅要提供基礎營養產品,還要開發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針對全齡營養人群推出多元化、精準化的營養產品,為行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總之,恰如李鵬程所言,我國奶業振興是一場馬拉松。只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益共同體積極協同,才能從當下的困境中突圍而出,迎來中國奶業的“第二次呼吸”。
(注:以上部分圖片來源于中國奶業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