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流在工作中
陳長流榮獲“甘肅省勞動模范”稱號
凌晨2點的慶陽數據中心依然燈火通明,陳長流揉了揉發紅的眼睛,緊盯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曲線。這個看似普通的夜晚,正是甘肅移動國產萬卡算力集群即將上線的關鍵時刻。“再檢查一遍空調系統!”他拿著對講機說道。在“東數西算”的國家版圖上,這位46歲的通信老兵正帶領團隊走在算力長征之路上。
“東數西算”的拓荒者:
在黃土高原種下“數字莊稼”
2021年冬天,當“東數西算”工程將慶陽劃入國家算力樞紐版圖時,當地老百姓還不太明白這些“大機房”能帶來什么。陳長流帶著團隊走遍慶陽的溝溝峁峁,用最樸實的語言解釋:“這就像在咱黃土高原上種‘數字莊稼’,以后可以直接投運給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企業。”
在建設高峰期,工地上1000多名工人24小時輪班作業。慶陽數據中心創新提出的“極速建設法”(科學測算、小步快跑、量身定制、極速建設),讓數據中心建設周期縮短40%。
“數字絲路”的筑路人:
讓甘肅算力直通大灣區
“長三角客戶要求時延必須控制在20毫秒內!”面對客戶的嚴苛要求,陳長流帶領團隊開始了“速度革命”。他們部署了“五極”400G省際骨干網絡,實現了慶陽輻射成渝、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6-8-12-15毫秒時延圈,最終實現了慶陽到粵港澳大灣區15毫秒的極速連接,比原定目標還快了5毫秒。
如今走進慶陽數據中心,一排排服務器機柜閃爍著藍光,正在為2000公里外的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算力支持。運維工程師小張笑著說:“現在咱們這兒處理的都是‘最強大腦’的活計,前幾天剛幫深圳一家醫院完成了遠程手術模擬。”
“數字甘肅”的播種人:
從萬卡集群到萬家燈火
去年夏天隴南暴雨,時任慶陽移動總經理的陳長流緊急抽調8名骨干人員馳援災區,順利完成搶險任務,為通信恢復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慶陽移動積極配合圓滿完成了第十九屆香包民俗文化節等6次重大活動通信保障、“全國兩會”等重大活動網絡安全保障,不斷為構建更加和諧、高效、安全的社會環境努力。
在甘肅移動的推動下,其算力服務已深入田間地頭。在定西馬鈴薯基地,農戶們通過云端智能系統精準控制灌溉;在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專家借助算力支持進行數字復原。陳長流常說:“我們的光纖里流淌的不只是數據,更是老區人民的希望。”今年5月,陳長流榮獲“甘肅省勞動模范”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他扎根智算產業、筑就“數字絲路”的執著堅守。
采訪結束時,陳長流指著辦公室墻上的甘肅地圖說:“你看,我們正在把這片黃色的土地,一點點染成代表數字的藍色。”從通信電纜到算力光纜,從黃土高坡到“數字高原”,這位老通信人的故事,正是新時代西部通信人奉獻社會的最生動注腳。
通訊員 趙雅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澤昕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