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的亞太之行雖然畫上了句號,但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博弈并沒有就此結束,從魯比奧對于中方的表態來看,美方似乎并不介意同中方聯手展開合作。
而最近特朗普對美國國務院展開了一輪大裁員行動,有關中國的話題頻頻出現在美國媒體的報道中,與此同時,有媒體爆料稱,美國財長貝森特將接棒魯比奧出訪亞洲,難道中美兩國真的有望實現聯手嗎?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外交關系的每一次波動,都如巨石投入湖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著深遠影響,因而一直備受全球矚目。
近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場備受關注的外交會晤悄然上演。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此會面。會晤期間,王毅外長秉持一貫的堅定與坦誠,全面闡述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著重強調雙方應切實將兩國元首的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與實際行動。王毅外長言辭懇切,希望美方能夠摘下偏見的 “有色眼鏡”,以客觀、理性、務實的態度看待中國,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目標制定對華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與中方打交道,攜手探尋出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據觀察者網消息,此次會晤成果豐碩,雙方一致認為其積極、務實且富有建設性。雙方達成共識,將加強外交渠道以及各領域、各層級的溝通對話,充分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系中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在管控分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擴大合作領域,為中美關系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至少從目前媒體公開的信息來看,中美雙方在擴大合作方面展現出積極意愿。而緊隨其后,據上觀新聞報道,在魯比奧結束亞太之行后,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也即將開啟亞洲訪問行程。這一系列外交動作,似乎預示著中美關系在歷經波折后,正朝著積極穩定的方向邁進,世界也在拭目以待,期待兩國能通過更多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為全球經濟復蘇與穩定注入強大動力 。
作為制定美國經濟政策的主要官員之一,貝森特這次訪問亞洲各國勢必會與這些國家談到經濟領域的諸多問題,而前段時間,王毅外長在訪問東南亞時也與多國談起了經貿問題。
于是,有人便猜測稱“中美兩國有可能會針對亞太地區的事務展開合作”,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美兩國并沒有釋放出明確的信號向世界宣告“兩國將在亞太地區實現聯手”。
而且,從美國以往在亞太地區的所作所為來看,美國對亞太地區制定的策略與中國在該地區奉行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無論美國派出什么層次的官員去亞太地區訪問,其核心目標都是為了維護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
而中國針對亞太外交事務制定的目標一直是“促進我國與亞太地區各國的合作”,如果美國不改變自身在亞太地區事務上的立場,那么,中美兩國想要在亞太地區的事務上展開聯手合作還是比較困難的。
近期,美國政壇一則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前總統特朗普對國務院展開大規模裁員,超過 1000 名工作人員因此失去職位。不少被裁者在媒體鏡頭前難掩失落,甚至落下飽含不甘的淚水,這一場景也讓外界對美國外交體系的動蕩唏噓不已。
就在此時,部分西方媒體又開始借題發揮,將話題引向中國。有外媒報道,弗吉尼亞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蒂姆?凱恩在國務院大裁員后發表聲明,言辭間充滿對特朗普政府的指責。
蒂姆?凱恩在聲明中稱,中國正持續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外交影響力,而特朗普卻選擇在這一節點對國務院裁員,這一舉措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安全根基。他直言,此次裁員或許是特朗普做過的最荒謬決定之一。
表面看,蒂姆?凱恩的矛頭直指特朗普政府的決策,但若細究便會發現,其話語的落腳點實則是將中國塑為 “威脅”,通過渲染所謂的 “中國外交擴張”,為自身對特朗普的批評尋找支點,本質上仍是借中國議題進行政治操弄。
雖然蒂姆.凱恩是美國民主黨的議員,但蒂姆凱恩的話足以證明美國國內的反華政治風氣依然是不容小覷的,這種政治風氣未來也極有可能影響到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外交決策。
因此,人們當前不能對所謂的“中美聯手合作”保持過于樂觀的態度,中方當然樂于看到中美兩國實現聯手合作,但中方也必須要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以免使我國的國家利益受損。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美兩國的合作與博弈是可以同時延續的,兩國之間即使有再多的分歧,兩國的合作也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關乎到中美兩國人民的美好生活,更關乎到全世界人民的福祉,相信在未來中美兩國一定能夠在博弈與合作中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