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中國前,馮德萊恩提前“立規矩”,三大要求,中方必須答應?
想求中國幫忙,卻先給中國提出要求。歐盟委員會馮德萊恩訪華之前,哪來的底氣對中國指手畫腳?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7月8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即將在本月舉行的中歐峰會表態,其中不僅再次炒作所謂“中國過剩產能”的話題,還直接對中方提出三大要求。
包括中歐貿易的再平衡,實際上就是說要削減中歐貿易順差;以及要求中國放寬對歐洲企業的市場準入,繼續放松對稀土的出口管制三大內容。
乍一看上去,馮德萊恩表現得張牙舞爪,好像歐盟占據優勢似的。
其實她所提出得三個要求,本質上就是歐盟對中國的三大弱點。
貿易順差擴大問題,根源是俄烏沖突爆發以后,歐洲受到能源危機等影響,制造業加速外流導致的;
希望中國放寬對歐盟企業的市場準入,本質上是歐美談判僵持,美國舉起關稅大棒,而且幾乎不可避免的要對歐盟采取單邊主義政策后,歐盟急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場,因此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加強了。
第三個,也就是要求中方繼續放松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則更體現出歐洲產業鏈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簡言之,馮德雷恩所謂的三個要求,與其說是三個要求,不如說是歐盟希望中國能幫他們實現的三個愿望。
有求于人,原本應該擺低姿態,老老實實的主動示好,但馮德萊恩卻一副高高在上,好像中國不答應幫他們,歐盟就要跟中國翻臉的架勢,圖什么呢?或者說底氣何在呢?
首先,客觀上來講,當前的中歐關系中,歐盟對中國的需求,顯然大于中國對歐盟的需求。道理非常簡單,離開了歐盟市場,中國在全球發展中國家,包括中東、拉美、東南亞等,還依舊擁有廣闊的市場。
中國的供應鏈是全體系的,從高端到低端,啥東西幾乎都能生產。
可對于歐盟來說,中國市場是不可替代的。
他們跟美國一樣,早就開始去工業化,金融資本化的進程,現在之所以還能保持一點制造業,那是因為過去西方靠著技術壟斷,獲得了一些較高附值的高端制造。
而高端制造的典型特征是,小國窮國根本生產不起也用不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荷蘭阿斯麥光刻機。
當下的全球,除了中國以外,誰還能大量的使用阿斯麥的光刻機,哪個市場又能像中國一樣,消費海量的芯片呢?
這種現狀就導致歐盟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同時還在迅猛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產生市場依賴。
既然客觀上,歐盟處于被動地位,那么馮德雷恩高高在上,把求人幫忙變成威脅的原因,就只能是主觀因素。
而主觀因素無外乎兩點。
第一是以馮德萊恩為代表的一派力量想要破壞中歐關系,故意給中歐關系添堵;
第二則是西方人過去幾十年,上百年高高在上慣了,歐盟至今不肯放下架子,依然優越感很重呢!
這兩個因素,無論哪一個,對于歐盟來說顯然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歐盟的各成員國如果真為了自己利益著想,就應該阻止馮德萊恩這樣的人出來搞事,破壞中歐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