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還一心想要訪華了,但是這“下三濫”的手段著實是沒少干!
7月11日,王毅外長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馬來西亞進行一場“積極會面”,沒想到隨后,美國接連出招,甩出四項禁令。
特朗普這波操作,到底是要搞什么鬼?他還想不想“訪華”了?
美方突下禁令
特朗普要訪華的消息鋪的天花亂墜,而確實近期,美國也沒有刻意刁難,中美雙方也有進一步協商的前提。
然而,出爾反爾的特朗普還是改不了那個毛病,人還沒來了,麻煩倒是先一步落地了。
7月11日,咱們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會面,就當下時局非常關心的中美關系,互相交換了意見。
而雙方也一致認為,這是積極務實有建設性質的一場會面,外界也都普遍看好,畢竟當下美國首先是應該選擇務實的方向,不應該再強硬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前腳剛剛“積極性會面”,后腳華盛頓都拋出幾出狠招,雖沒有直言故意針對,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美國的動作比想象的還要迅速,顯得相當干脆,一點試探的意思都沒有,直接丟出四道禁令,一條比一條更狠,根本不像是為了打個招呼,更像是下了一步“先手棋”。
第一記重拳就狠狠打在了香港隨銳國際的頭上,這家公司和美國的丘比特公司,早在2020年初就簽了收購協議,交易進展得已經相當順利,眼看著就要收尾了。
沒想到美方突然出手,一紙總統令直接終止了這筆交易,理由也沒什么新鮮的,還是那句老調:“國家安全”三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特朗普總統在7月1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中,明確表示禁止中國的隨銳集團通過其香港子公司收購美國的視聽設備供應商丘比特公司。
至于為什么要這么做,理由又來了——“設施公司涉及軍事用途和關鍵基礎設施領域”。
按照美國的說法,如果這些技術和產品落到中國人手里,可能會帶來“潛在風險”,所以,隨銳集團被要求在120天內撤資,并且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任何與丘比特公司相關的業務。
美國一方面打著“市場經濟”的旗號,另一方面做的是“安全審查”的文章。
一看是美國干的,那這樣的做法并不稀奇,畢竟也不是第一次了,今年的tiktok,以及如今的隨銳集團,所謂的“安全審查”其實就是打壓中國企業的一種伎倆。
畢竟,在這片市場中,中方企業的投資熱情明顯受到影響,不是因為怕競爭,而是因為隨時都可能被莫名其妙地栽上“安全隱患”的帽子,搞得人心惶惶。
這筆交易的取消,不僅僅是隨銳和丘比特之間的事情,對整個中美經濟交流來說,都是一個警示。美國的“先發制人”策略,看似是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實際上卻是在暗示:對于中國企業的投資,美國會時刻保持警覺,不給你留絲毫機會。
第二招是美國近日再次發起了一場針對中國的審查風暴,7月8日,美國國會“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發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指令,要求七所大學重新審查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
幾所大學,像是達特茅斯、圣母大學、田納西大學、天普大學,以及加州大學的幾個分校,被點名要求暫停合作,原因是CSC可能在進行所謂的“技術轉移”或“軍民融合”項目。
所謂的CSC獎學金項目,這本是中國政府為鼓勵學生出國深造提供的資助計劃,卻被美國政客拿來當做所謂的“間諜行為”來指責。
意思是,凡是通過這個項目來美的中國學生,不論他們的成績如何,似乎都逃不過一張“間諜”的標簽,如果學生學得好,就說他們是“間諜”,學得不好,又拿他們是“騙學位”的說法來打擊,簡直可以說,美國的“雙標”邏輯讓人哭笑不得。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的事情了,自從2023年底開始,美國高校就陸續陷入了審查的風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等多所知名研究型大學紛紛停止了與中方學術機構的合作。
更讓人無語的是,委員會甚至要求這些高校提供受資助的中國學生名單、他們的研究課題,甚至是否參與政府項目等信息,這種行為明擺著就是在進行監視,而不是所謂的“審查”。
那么,為什么美國偏偏盯著中國不放?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打壓中國,已經成了美國政客眼中的“吃飯工具”。
在他們看來,如果不做些“反華”行動,似乎就無法在國內政壇引起關注,難以獲得選民的支持,這一切,不過是政治游戲的一部分罷了。
可是,他們沒考慮到,采取的各種手段,實質上在削弱中美之間的學術、科技與文化交流,而這種打壓中國留學生的行為,正把兩國間的信任往深淵推。
第三招是,限制中國公民在美國購買農業用地,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宣布了一項名為“國家農場安全行動計劃”的新措施,限制中國公民在美購買農業用地。
說到中國在美購買的農業土地,大家可能會想:“那可是大面積的農田吧”但數據顯示,中國人在美國持有的農業土地面積,只有0.02%。
而這個比例,比起來自加拿大、德國甚至美國本土財團的占比,簡直是微不足道,可美國卻偏偏把這個“微小的比例”看得像定時炸彈一樣,認為這是“潛在的威脅”。
那么背后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想必也不用多說了吧,反倒是美國的國家安全在我們這顯得“十分的脆弱”啊。
第四招式,財政部下屬的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對22家企業實施制裁,而有18家都是中國企業。
理由是,涉嫌協助伊朗出口石油,幫助伊朗規避制裁,把中伊能源合作,看成“暗中交易”。其實,伊朗的石油出口早就不是個秘密,很多國家,包括印度、日本、意大利等美國的盟友,都曾從伊朗進口原油,結果美國卻偏偏只盯著中國企業不放。
背后的真正原因恐怕在于,中伊之間的能源合作已經成為一種制度化安排,而且中國采用的“人民幣結算+以物易物”方式,讓美國感到擔憂,美國害怕這種做法會影響到美元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甚至威脅到全球經濟的格局。
美方突然四道連招下來,無一不是針對中國,但我們的態度也是從一始終很明確,包括這次會面,王毅外長也闡明了我們的態度:就是美國應該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來同中方打交道!
我們如今是主動的一方,而美國是被動的一方,如果美方仍然是以又想談又打壓的方式,那不好意思,行不通,但如果對方不信邪,那不防就試試看!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