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10日結束了對英國17年來的首次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諾斯伍德宣言》開展“核”作。有分析說,這是英法在美國對歐政策不確定性下“抱團取暖”。
而馬克龍剛走,英國白金漢宮14日就宣布了特朗普訪問行程。
兩個“首次”
7月8日上午,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專機抵達倫敦西部諾索爾特皇家空軍基地,開始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17年來法國總統對英國的首次國事訪問,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馬克龍前腳剛走,英國白金漢宮14日發表聲明說,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7日至19日將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特朗普第二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受邀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此前他曾于2019年訪問英國,受到當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接待。
據稱,此行將使特朗普成為首位兩次對英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美國媒體認為,此訪被視為斯塔默政府努力與特朗普政府保持溝通、減輕特朗普政府部分政策對英國造成不利影響的一部分。
美國“變化多端”
英法“抱團取暖”
近期,隨著美國對歐洲戰略的調整,尤其是美國對北約的重視程度急劇下降,短期內給歐洲國家帶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未來若美國逐漸削弱對歐洲的核保護傘,歐洲國家該如何自保。
在歐洲媒體看來,馬克龍此次到訪英國,不僅是一次禮節性的國事活動,更是英國“脫歐”后英歐關系微妙變化的一個重要風向標,顯示出以法國為代表的歐盟,正試圖通過加深與英國的合作來應對地緣沖突中的挑戰。
法國總統 馬克龍:我們兩國對歐洲大陸的安全負有特殊責任。
英法是歐洲僅有的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稱,兩國合計擁有515枚核彈頭。
《華爾街日報》注意到,隨著美國對于跨大西洋安全的責任承諾出現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英法兩國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公開提及本國的核武庫。
作為歐洲“戰略自主”的堅定倡導者,馬克龍主張在歐洲防務方面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提出由法國向歐洲盟國提供“核保護傘”的構想。而英國,雖被視為美國的特殊盟友,也同樣受到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困擾。在國際政治的寒風中,英法抱團取暖,《紐約時報》用“同病相憐”來形容它們的走近。
7月10日,英法簽署《諾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確兩國的威懾力量雖然各自獨立,但可以進行協調。
英國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任何威脅到英國或法國切身利益的對手,都可能面臨兩國核力量的合力對抗。”
根據《諾斯伍德宣言》,兩國將成立核指導小組,由法國總統府和英國內閣辦公室領導,負責協調雙方在核威懾行動等方面的合作。
《華爾街日報》分析說,以往英國在防務方面與美國關系密切,對與歐洲的軍事協調態度謹慎,這份最新的宣言標志著一個重大轉變。《華爾街日報》對此解讀稱,英法的核保護范圍或將延伸至歐洲盟友。
英法“手牽手 肩并肩”
真能實現嗎?
7月8日下午,在威斯敏斯特宮最大的房間皇家畫廊,馬克龍對英國議會發表演講。馬克龍表示:手牽手,肩并肩,這是英法的共同命運。
法國總統 馬克龍:在這些動蕩中,法英聯盟不僅沒有動搖,反而更加牢固。是的,過去幾年里,這一聯盟更加牢固了。
馬克龍表示,“英國選擇離開歐盟,不等于脫離了歐洲”。英國廣播公司稱,觀眾對演講的反應從禮貌逐漸轉變為熱情。
在歐洲,英國和法國是一對特殊的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歷史淵源深厚,英法之間既有過戰爭,也當過盟友,有的時候是亦敵亦友。斯塔默上臺后,英法在國際場合的互動增多,似乎掩蓋了兩國長時間的“訪問空白”。事實上,馬克龍是英國脫歐5年多來,首位訪問英國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在《政客》雜志歐洲版看來,英法加深合作標志著舊習慣的回歸,但考慮到英國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要讓倫敦以犧牲華盛頓為代價來投資與巴黎的關系,恐怕也并不現實。
因此,英法合作是現實選擇,是歐洲自主力量重組的關鍵一步,而兩國間的分歧則是無法回避的潛在變量。
原標題:《馬克龍前腳剛走,特朗普后腳要來,英法還能“手牽手 肩并肩”嗎?》
欄目主編:施薇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