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東盟峰會的機會,俄羅斯外長把一個大膽的想法,分別告知了中國外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峰會現場氣氛微妙。什么想法呢?把伊朗的濃縮鈾,運到俄羅斯進行貧化處理,也就是俄羅斯暫時替伊朗接管這些寶貝疙瘩。
關于王毅和拉夫羅夫的會談內容,我們看看外交通告是怎么說的,很簡短:就伊朗核問題,中俄交換了意見,俄方說了其考慮所在。
在同魯比奧的會晤中,拉夫羅夫也談到了同樣話題。俄方的提議聽起來是好心,是為了避免局勢升級所做的緩沖措施。但實際上,這話一出口,中美都知道俄方下的是一盤大棋。
拉夫羅夫等于是對伊朗說:你不是老說自己沒想造核武器嗎?那你就把濃縮鈾交出來,交給我這個信得過的大哥保管,總比被美國和以色列空襲了好。此舉看起來是為伊朗托底,實則是一根溫柔的韁繩,是對伊朗的軟控制。
韁繩的作用是控制馬的方向和速度,讓它不至于跑偏,也不至于撒野。你不一定非得勒它的脖子,但你手上有那條繩,它就必須“有所顧忌”。
若伊朗真的把濃縮鈾交給了俄羅斯,那么就真的陷入了充分被動。名義上說是“托管”,但一旦想反悔、索回,俄羅斯完全可以說“再商量商量”,這就是話語權的威力。
在未來伊核問題的任何談判中,俄羅斯都能說:濃縮鈾在我這兒,先聽聽我怎么說。此舉等于變相地把自己綁進了所有相關方的博弈核心,誰也繞不開俄羅斯這一步。伊朗今后在中東怎么走、跟美西怎么談,都不能脫離俄羅斯這個中間人了。因此在我看來,送俄羅斯保管風險奇大。
俄方向王毅透露這方案,是在試探中國會不會配合背書。中國是伊核問題六方會談的核心成員之一,拉攏中國等于是為該提議增強國際合法性。
中方外交稿件很簡短,表面意思是中俄雙方談了伊朗問題,雙方友好討論、溝通立場。俄羅斯表達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想法。潛臺詞是什么呢?交換意見等于意見沒有同意,沒談攏,但彼此都禮貌地講了自己的立場。俄方試圖推動某種立場或提議,但中方沒有明確表態。總之,雙方沒有吵架,但也沒談成什么。只是客氣地交換了意見,保持溝通姿態。
想必都能看得出來,在伊朗核問題這件事上,俄方想拉中方站臺,中方留了一手,沒說行,也沒說不行。
再看拉夫羅夫同魯比奧的會面。向魯比奧通報,就是外交版的“我先告訴你一聲,不是來請示,是來通知”。同時也釋放信號:俄羅斯仍然是伊朗問題的關鍵玩家,有足夠能力“托底”這個風險點。更重要的是,如果美方反對,那就得解釋你為什么不愿意解決伊核問題;如果不反對,那就默認俄羅斯在中東又掌握了一顆新棋子。
當拉夫羅夫談到這個問題,峰會氣氛屬實微妙。沒人當場翻臉,但大家都心里咯噔一下。對中方來說:接受這個方案,可能意味著默認俄羅斯成為伊核問題的實際主導方。對美方來說:這等于是把地緣控制權拱手讓給俄。
表面上俄方借此峰會與中美就該問題提前通氣,實際上是想借此擴展影響力。對中美分別通風報信,是故意打亂彼此節奏,看誰敢先反對,誰就背鍋。俄方這次提的想法足夠大膽,是一個“險中求利”的布局試探。
那么,伊朗若真的伊朗把濃縮鈾給俄羅斯 會發生什么,以及伊朗會給嗎?
這相當于自我去武裝化的一部分讓渡,交出濃縮鈾,伊朗確實會在短時間內緩解一部分國際壓力。但是伊朗領導層會遭到國內革命衛隊等武裝力量的質疑:我們辛辛苦苦幾千離心機搞出來的鈾,就這么交出去了?是在向美國妥協嗎?
伊朗雖然說“我不造核武”,但那點濃縮鈾始終是“戰略模糊資產”。一旦真交出去,周邊國家和美國以色列可能立刻強硬起來,覺得伊朗“空了”。因此必須得到中美俄各自的保證,才會考慮交出的可能。
因此這么看來,伊朗到底會不會給,取決于俄羅斯能給出多少保底,中國是否背書,美國是否暗示妥協,以及國內是否壓得住反彈。所以,不是不可能,事情到底會怎么發展,最終還是要看中美俄三方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