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養老金21連漲的消息刷屏了。不過呢,今年漲幅只有2%,創下了歷年的新低。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普通人又該怎么看這件事兒?
先說上漲的原因。養老金為什么要漲?說到底,這是國家對老一輩勞動者的尊重,也是讓大家共享發展成果的一種方式。
畢竟,經濟增長了,生活成本也在變動,理應讓退休人群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今年,我國經濟預期增長在5%左右。養老金繼續上調,是兌現發展為了人民的承諾。同時,這也增強了退休人員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但問題來了,為什么這次只漲了2%,相比于過去3%、4%的漲幅確實低了不少?其實,也不難理解。2024年的CPI漲幅僅為0.2%,物價整體也基本上沒怎么動,甚至還出現過負增長。
這說明,當前的消費市場仍然偏冷,經濟在恢復過程當中并不算熱。那在這種背景之下,職工工資平均漲幅也僅僅在2.8%左右。在這樣的經濟環境當中,養老金的漲幅同步回調,是一種平衡各方的務實選擇。
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背景是老齡化的加速。退休人口持續在增長,養老金的支出壓力也在加大。如果繼續維持高增長,長遠來看,可能會影響整個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因此,適度放緩漲幅,反而為了保障長期穩定,是在為未來打基礎。
說到這兒,可能會有人擔心了,說這個養老金的池子里面的錢,現在到底夠不夠用?別急,來看幾個關鍵的數據。截止2024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超過了7.1萬億元,完全可以覆蓋一年以上的支出。
除此之外,還有國家戰略儲備全國社保基金,規模超過2.6萬億,更有從國有企業劃轉過來的1.68萬億的資金補充。這些后備糧倉構成了養老金的雙重保險,確保了即使面臨著經濟波動,也能夠按時足額發放。
所以,你別看今年只漲了2%,但這背后是精算之后的穩妥安排,落實到1.5億退休人員身上,人均每月能多個60塊錢左右。錢雖不多,但是意義不小。它是對老人生活的持續關注,也是國家承諾的兌現。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的大背景之下,我們還能看到養老金持續的上漲,這是穩定,也是信心。保障基本、兼顧公平、注重可持續性,這是養老金制度真正的核心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