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將 8 家臺灣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此舉迅速引發臺海局勢震動。
臺灣(資料圖)
賴清德上臺后,“臺獨” 分裂活動愈演愈烈。公開宣稱要將軍費預算提高到地區生產總值的 3% 以上,妄圖構建所謂 “國防自主” 體系。主導修改歷史教材,刻意淡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在各類場合兜售 “臺獨” 言論,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被列入管制名單的 8 家臺企,在賴清德 “以武謀獨” 計劃中占據關鍵位置。漢翔航空負責 “經國號” 戰機升級項目,中山科學研究院承擔中程導彈研發任務。其余 6 家企業分別涉及軍用電子元件生產、無人機系統集成等核心領域,共同構成臺當局所謂 “國防產業鏈” 的重要環節。
這些臺企的生產運營高度依賴大陸供應鏈。漢翔航空所需的碳纖維復合材料,80% 由大陸企業提供。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導彈使用的精密傳感器,近六成來自大陸供應商。軍用電子元件領域,大陸企業提供的特種芯片占臺企采購量的 55% 以上。制裁措施落地后,8 家臺企生產鏈條即刻受阻。漢翔航空戰機升級生產線因缺乏復合材料被迫減產,每日損失約 200 萬元新臺幣。中山科學研究院導彈測試計劃擱置,關鍵部件庫存僅能維持 15 天。部分企業已啟動裁員程序,首批裁員人數達 300 人。
臺灣(資料圖)
臺當局對此反應混亂。陸委會發表聲明稱 “大陸單方面改變現狀”,卻拿不出任何實質反制措施。賴清德原定的 “團結十講” 直播活動,觀看人數較上月下降 42%。最新民調顯示,其滿意度跌至 38%,信任度較上臺時下滑 17 個百分點。島內民眾對 “臺獨” 行徑愈發不滿。超過 65% 的受訪者認為,賴清德的分裂活動會導致臺海沖突。20 至 30 歲青年群體中,72% 表示拒絕為 “臺獨” 上戰場。多個民間團體發起 “反戰促統” 游行,參與人數突破 5 萬。
國際社會對臺海局勢態度明確。美國商務部雖表示 “關注大陸措施”,但未承諾對臺提供額外軍事支持。日本外務省稱 “不希望臺海局勢升級”,拒絕呼應臺當局的 “合作” 請求。歐盟方面則強調 “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形式的 “臺獨” 分裂活動。
臺灣(資料圖)
大陸此次出手,精準打擊 “臺獨” 勢力的物質基礎。8 家臺企的困境只是開始,任何依附 “臺獨” 的勢力都將付出沉重代價。兩岸統一是歷史大勢,“臺獨” 分子逆潮流而動,注定被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