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峰)“十四五”行至收官之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9日的發布會用一個又一個突破性成果,勾勒出“十四五”以來科技創新與民生溫度的發展圖景。發布會指出5G、智能手機等新型消費點燃21.9%的互聯網投資年均增速,通信設備制造投資亦保持11.2%的高增長。
靚麗數據背后,一條更深刻的邏輯正在成型——科技創新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主引擎”。作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中國電信等通信運營商積極把握科技創新方向,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在關鍵技術突破、新興產業布局、研發投入與人才支撐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強化戰略引領,加強技術攻關
“十四五”規劃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等政策相繼出臺,推動5G、算力網絡、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加速發展,為信息通信業指明了方向。
中國電信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早在2021年,就提出要努力成為科技領軍企業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愿景,并提出了“三步走”路徑。近年來中國電信全面深入實施云改數轉戰略,推動企業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轉型,圍繞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確定網絡、云及云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技術方向,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
在網絡方向,建成首張規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網絡,建成規模最大的ROADM全光網絡和千兆光纖網絡,全球率先實現手機和汽車直連衛星服務,推動手機直連衛星功能逐步成為大眾手機標配。積極推進天翼視聯網建設,打造100余個“AI+視聯網”場景應用,覆蓋全國31省份300余個地市、用戶規模超1億戶、連接終端超7400萬個。建設萬物智聯的新一代天翼物聯網,突破超大規模連接和設備管理技術,形成涵蓋模組、終端、平臺和應用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在云及云網融合方向,以建設國家云為使命,突破了分布式云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棧云技術和產品體系,將天翼云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云,服務超450萬客戶。建成上海、北京兩大萬卡智算集群,在大灣區上線全球首個商用智算昇騰超節點,實現智能算力供給質與量的雙重跨越,構建“息壤”一體化智算平臺,接入合作伙伴算力達到27EFLOPS,天翼云已經全面邁向智能云發展的新階段。
在人工智能方向,中國電信自主研發覆蓋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的“星辰”大模型能力體系,在央企中率先開源,完成首個全國產化萬卡萬參大模型訓練,以“息壤”智能云能力體系為核心,通過“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層架構設計,構建了普惠、開放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同時,前瞻性地布局智傳網(AI Flow),基于網絡分層架構、通過智能體間的連接、智能體和人的交互,實現智能傳遞和涌現。
在量子/安全方向,發布國內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集群“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研發融合QKD的分布式密碼系統,構建涵蓋量子密鑰分發網(QKD)、量子密鑰資源池和量子密鑰管理平臺的“一網一池一平臺”,打造運營商量子加密辦公應用。安全能力池覆蓋31省份150個重點城市,抗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 能力超過10Tbps市場份額保持國內第一,建成最大的運營商級安全托管運營平臺(MSSP),云脈SASE獲中國信通院首個零信任成熟度測評雙卓越級認證。
搶占新興產業賽道,推動技術走向應用
近年來,全球科技與產業格局深刻變革,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電信前瞻布局低空經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賽道,完成七大戰略性新興業務布局,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
低空經濟讓“空中信息高速公路”成為現實。中國電信打造了“1+1+3+N”體系,即一個“低空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底座”,一個“低空智聯網絡”,星瀚低空基礎設施運管、星巡低空服務監管、星云低空飛行作業三個平臺,服務公安、應急、水利、城鄉治理等N個場景,為低空經濟領域提供全方位能力支撐。中國電信與39個城市簽署低空經濟城市合作戰略,與10個城市啟動合作項目,覆蓋無人機巡檢、低空治理、水利巡檢、應急救援、試飛基地建設等場景,進一步強化與地方政府、行業客戶的協同聯動,全年計劃落地500個示范項目。
人工智能助力各行業智能化升級。發布國內首個央企全自研“星辰”語義大模型,聚焦教育、政務應急、交通等細分領域打造了50余個行業大模型,星辰語音大模型支持中英雙語及40種方言任意混說,防詐輔助大模型可將防詐精確度從傳統的20%提升至80%。同時,還推動AI手機、AI云電腦、AI攝像頭等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和規模發展,賦能用戶超8700萬。
量子信息構建“量子+”融合安全底座。中國電信全球首創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架構,在北京、上海等16個城市建成量子城域網,量子計算機“天衍-504”上線“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訪問量超1200萬次,實驗任務突破60萬項,打造量子密信、量子密話等服務,保障用戶隱私,以量子密話為例,作為全球首個運營商級量子加密通話服務,量子安全通話用戶突破500萬,防竊聽準確率超99.9%。量子云印章產品,則融合量子安全能力和物聯網全流程智能監管用章技術,同時融合人工智能、數字化印控等,規范印章流程,保護用印數據安全。
強化研發投入與人才支撐,為持續創新提供“源動力”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中國電信十四五期間以“研發投入強度4%+研發人員占比15%”為目標,打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激活人才“第一資源”,持續推進研究院體系建設,通過設立專業研究機構與科技型子公司,系統性加大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全面提升技術突破與產品供給能力。
2024年,中國電信研發費用為145.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3%。公司先后成立云網基礎設施、智能計算、量子信息等5大研究院,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建設12個聯合實驗室,與清華、中科院等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用”共同體。同步實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十名戰略科學家”全球招募,聚焦云網操作系統、AI大模型、量子通信等方向;“百名領軍專家”內部培養,給予千萬級項目經費與股權激勵;“千名青年英才”星火計劃,設立35歲以下青年專項基金,孵化內部創業項目30余個。目前,公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突破百人,省部級科技獎勵數量五年翻兩番,為持續創新提供了“源動力”。
同時開放“昆侖”云網能力平臺,吸引6000家開發者入駐;舉辦央企AI開發者大會,發布“天翼云息壤杯”大賽,孵化創新應用超200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