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什么戰術,這支隊伍我說了才算!”
在1934年的一天,紅七軍團指揮部傳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
因為作戰意見不合,政委竟然當著眾人的面對參謀長粟裕進行了一頓訓斥。
要知道,粟將軍后期在軍中的威望極高,甚至有“軍神”之稱,距離元帥也僅有一步之遙。
那么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這名政委究竟為何會是這種態度?粟大將又作何反應呢?
艱辛的從軍路
在1955年授銜前夕,中央本想授予粟裕元帥軍銜的。
雖然他年紀輕,資歷相較于各元帥也較淺,但他卻有元帥之功:華東乃至中原大部分地區大多都是他打下的,國民黨將領的半壁江山也大多都是他俘虜的。
正因如此,全國才加快了解放進程,可以說他立下了影響后世百年的功績。毛主席也惦念他的功績,同意授予他元帥軍銜。
但粟大將卻始終秉持著謙遜禮讓的態度,堅持不接受元帥。
中央得知后非常感動,于是便授予了他大將軍銜,毛主席和周總理還特意聲明:必須是第一大將!
即便如此,粟大將也早已成為了大家心中的“無冕元帥”。
但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著的將軍,他的革命歷程卻充滿了崎嶇與波折。
因為少年成才太早,導致他一直不能服眾,有好幾次他在作出決策后會遭到質疑。
粟大將從小便開始懂得革命道理,不過他沒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在參加南昌起義時,他的身份僅是一個排長。
后來他跟隨朱老總、陳老總上了井岡山,做了毛主席一段時間的警衛員,并受到主席的親自教誨,他的軍事方面的天賦才逐漸被開發出來。
在之后的戰斗中,他便小試牛刀,先是攻下了龍岡,然后又活捉了張輝瓚,為部隊立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功。
經過血雨腥風的六年后,他也終于成長為了一名師長,到1933年,他已經是紅七軍團參謀長了。
可以說他身上的級別真的是一個軍功、一個軍功積累起來的,是當之無愧的軍中將才,深受毛主席看重。
但即便如此,粟大將當時在軍中的威望依舊并不高。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當時軍中有一個規定,那就是政委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他們的權力有時候甚至比軍事主官都高。
這也就導致了粟大將在前期作戰時并沒有什么話語權。
在1933年,紅七軍團來了一個新政委。此人是留蘇歸來的精英,接受過專業的軍事教育,學識高、眼界高,剛一歸隊便受到了軍中的熱烈歡迎。
但等相處了一段時間后,人們開始驚訝地發現,這人看著文質彬彬,但脾氣卻很硬,甚至有些說一不二。
尤其是面對粟裕這樣沒接受過什么軍事教育的實戰派將領,他更是有些不放在心上,認為他們只會靠蠻力打仗,絲毫不講究戰術。
所以只要這些軍事將領有一點不合規矩,他便會立即毫不客氣地給予批評。
小心翼翼行事
像是有一次,粟大將從戰場回來時,正好遇上政委在軍團部作報告。軍團長尋淮洲見粟大將風塵仆仆,于是便主動上前慰問。
結果,那名政委見到后直接猛拍了下桌子,怒斥道:沒見到我在作報告嗎?哪個在講話?
因為了解他的脾氣,尋淮洲也只好無奈地笑了笑。
軍事主官都拿他沒辦法,粟裕那就更沒辦法了。在后來的戰斗中,政委也總是有意無意地想找機會“指點、教育”粟裕。
有一次,粟裕率部阻擊向江西前進的國民黨第四師李默庵部隊。
在他出色的指揮下,我軍成功以少勝多,將敵人分割圍殲。等消滅了一部分敵人后,粟大將便立即回到指揮部,請示尋淮洲是否繼續追擊。
尋淮洲得知粟大將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打了勝仗后,既驚喜又意外。
隨后他連忙批準,同意他繼續追擊,并表示自己也會帶19師支援。
情況緊急,粟大將在得到滿意的回答后便立即轉身,準備回到戰場上。
結果就在這時,剛剛一直沉默的政委卻突然出聲道:給我站住!政委制度不要了嗎?為什么向軍團長報告卻不向我報告?
他在教訓了對方一頓后,又毫無理由地要求粟大將停止追擊。粟裕心中雖然不滿,但作為一名軍人,他也只能無條件服從。
就這樣,原本可以全殲的李默庵殘部逃脫了我軍的掌控。
經歷了此事后,粟大將在與對方共事時便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以防再有因為沒注意軍規就延誤戰機的情況。
但即便如此,部隊還是因此接連失利。
惋惜的結局
到了1934年,我軍進行長征前夕,紅七軍團被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率先行動。
他們的具體任務是,經福建北上,與方志敏同志的隊伍會師,然后兩軍聯合作戰,以此打破老蔣對我軍的封鎖。
尋淮洲和粟裕等人收到命令后便立即行動起來。
結果,等他們走到中途時,卻忽然收到上級命令,要求他們改變作戰路線,向東攻打福州。
眾人雖然疑惑,也只好立即調轉槍口,向福州附近的軍事重鎮水口鎮發起進攻。
然而,老蔣收到消息后,便立馬調集了重兵馳援福州,打算徹底圍困住紅七軍團。
粟裕認為,福州城防堅固,敵人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我軍人力和武器皆不占優勢,又沒有攻堅能力,再僵持下去只能徒增傷亡。
所以他提議,應該馬上發電報向中央說明情況,并立即放棄攻打福州,繼續執行北上路線。
他的意見也得到了尋淮洲以及一眾干部們的贊同。
結果,政委又表示了拒絕,他直接對粟大將怒吼道:你懂什么戰術?這支部隊我說了算!
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眾人只能繼續向福州進攻。但戰士們苦戰一日,最終只攻克了外圍據點。
就在這時,敵人的援軍趕到,我軍只能奮力突圍,但最終傷亡慘重。
在這之后,隊伍幾乎是接連遭到失利。所幸,眾人在歷經重重磨難后,也終于成功與方志敏部隊會合。
不過此時,政委與粟大將之間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了。軍中的人也認為,兩人私下的關系也不是很好。
但后來,粟大將做的一件事,卻讓所有人都心生敬佩。
那是在1935年,我軍在譚家橋受到了國民黨的包圍。最終,尋將軍等大部分將領英勇就義,只有粟大將率部突圍了出來。
而當他得知政委依舊被困在包圍圈時,他又二話不說,直接返回去將人救了出來。
經過此事后,政委才終于醒悟,自己之前看人的目光是多么淺薄,原來粟大將是這樣一個深明大義的人。
此后,他便對粟大將一直心懷感恩和敬意。
不過,粟大將卻并不在意對方的態度是好是壞,他只是一心記掛著那些犧牲的戰友們,發誓要為他們報仇雪恨。
所幸,后來軍中取消了政委決策權。而粟大將也終于掌握了指揮權,打出了一場又一場的神仙仗,成為了一代名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