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中南海懷仁堂內,開國大典的籌備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此時,毛主席正在發表講話,而一旁的周恩來卻突然將目光投在他的身上,抬手打斷了他。
對于這番舉動,毛主席也是有些詫異。
而周恩來也不解釋,竟直截了當地問道:“您還記得當年紅34師的那個團長嗎?”
這番話猶如一記鐘鳴,在偌大的會場內飄蕩著。
參會眾人也是面面相覷,紛紛猜測周恩來口中的這個團長究竟是誰。
只有毛主席遲疑了片刻,才緩緩點了點頭,并立馬對時任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聶榮臻囑咐道:“馬上把他帶來北平!”
那么,周恩來所說的這個團長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毛主席對他如此看重?
浴火征程路
這次會議結束之后,朱德總司令笑著對還是一臉疑惑的眾人解釋:“那個團長叫韓偉嘛,他可是當年瑞金閱兵的團長!”
1906年2月10日,韓偉出生于湖北省黃陂縣南陽鄉第八村。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里,窮人的性命如同草芥,而韓偉作為貧苦出身的農家子弟,也從小飽受地主劣紳的壓迫。
迫于生計,家人在他9歲那年搬離湖北黃陂,先是來到漢口居住,后來又輾轉多地,最終在江西安源定居下來。
為了分擔家庭的生存壓力,年幼的韓偉自告奮勇地進入安源煤礦做童工。
由于他年紀小、身體弱,最初進入礦井的時候根本就吃不消,推著裝滿煤塊的獨輪車跌跌撞撞,幾天下來腿上、胳膊上就變得青一塊紫一塊。
對于意志堅定的韓偉來說,身體上的勞累和疼痛他還是吃得消的,但令他不能忍受的是,煤礦老板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工人們毫無底線的壓榨。
每月的工錢,會被無情地克扣4成以上,就連送來的饅頭,都是發霉變質的。
久而久之,韓偉和工友們早已厭煩了這樣的日子,心中的反抗情緒也愈發濃郁。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22年。
9月,正是一個令人燥熱難耐的酷暑,一位身著長衫的人來到了安源煤礦。
在他的領導下,安源煤礦的工人們發起了大罷工,以此來反抗資本家的剝削壓迫,而早已吃盡苦頭的韓偉自然也加入了其中。
后來他才從工友口中得知,那人名叫毛潤之,是共產黨湖南支部的書記。
而就在韓偉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追隨在毛先生左右,為中國革命事業添磚加瓦的時候,毛主席卻突然找到了他。
原來,韓偉在大罷工過程中的表現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對于這個年輕人,毛主席很是青睞,決定讓他來擔任自己的通訊員。
從那之后,韓偉便奔走于長沙、安源之間,憑借著靈活的頭腦,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待的諸多任務。
1925年,正值國共合作時期,毛主席突然笑著問韓偉:“你一直幫我送信、站崗,有沒有想過成為一名真正的革命軍人?”
聞聽此言,韓偉有些遲疑。
畢竟眼下他才19歲,雖然跟在毛主席身旁已經三年之久,卻從來沒有開過一槍。
所以,對于成為軍人一事,韓偉是有些不自信的。
但當他抬起眸子,與毛主席期待的目光對視時,心中卻莫名地鼓起了勇氣。
只是瞬間過后,他便重重地點了點頭,堅定地說道:“不會我可以學,只要能為革命出力”。
就這樣,在組織上的推薦下,韓偉順利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四期學員,并在不久之后加入共產黨。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第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如此危局之下,毛主席率領工農子弟兵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
而彼時剛剛20歲出頭的韓偉,就被任命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1團的排長,主要負責保衛毛主席及其他領導人的安全。
當部隊決定前往井岡山、開辟根據地時,韓偉更是自告奮勇地為部隊帶路。
見他如此積極,毛主席倒是笑著說道:“可千萬不要讓同志們走冤枉路呦”。
而韓偉則是拍起了胸脯:“我送了那么多封信,路早就刻在腦子里了”。
憑借著韓偉對地形的熟悉,秋收起義部隊順利走過了平江、瀏陽、三灣等地,最終抵達井岡山。
毛主席為了表示獎勵,特意將珍藏的皮質筆記本送給了他,并在第一頁寫下了寄語:“堅持就是勝利”。
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韓偉歷任紅四軍第31團副連長、軍部混成大隊副大隊長、教導大隊中隊長、紅十二軍第34師100團團長等職務,參加了贛南、閩西地區的游擊戰爭。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我軍史上的首次閱兵便在瑞金舉行。
而在數萬紅軍之中,韓偉的100團被選中接受檢閱。
當部隊在韓偉的帶領下,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通過檢閱臺之后,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政府授予了他們一面錦旗,上書四個大字:“沉著應敵”。
這四個字,也成為韓偉日后的精神支柱。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失利,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也由此拉開序幕。
11月份,紅軍主力抵達湘江,而蔣介石早已調集40萬大軍構筑封鎖線,企圖將紅軍全殲于湘水之畔。
彼時,紅34師臨危受命,擔任起全軍的后衛任務。
為了阻攔敵人的追擊部隊,為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爭取時間,時任紅34師師長的陳樹湘決定挑選一個團打阻擊。
此消息一出,韓偉當即闖進了師部指揮所。
“師長,讓我們100團上吧”。
話音落下,陳樹湘卻搖了搖頭,嘆息道:“你們團本來就不滿編,還有400多名傷員,還是算了吧”。
陳樹湘本是好意,豈料韓偉卻不依不饒,不讓他負責阻擊,就賴在指揮所不走。
見他已經下定決心,陳樹湘也無法再拒絕,只能輕拍他的肩膀叮囑道:“萬事小心,主力部隊沒有渡江,你們……就不能撤”。
這場阻擊戰的慘烈程度是遠超人們想象的。
韓偉率領100團將士們來到“楓樹腳”陣地之后,十倍于己的敵人就如潮水般涌來。
這場持續了三天三夜的大戰中,將士們打光了子彈便上刺刀,刺刀彎了便撿起石頭,陣地反復易手,湘江水都被染成了殷紅之色。
最終,主力部隊突圍成功,而韓偉身旁只剩十余名戰士,且個個身負重傷。
“寧死不做俘虜!”
面對即將沖上陣地的敵軍,韓偉高呼過后便縱身跳下山崖。
可造化弄人的是,十余名戰士紛紛墜崖而亡,只有韓偉幸運地掛在了崖壁的樹枝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被后續趕來的反動派發現,被關進了監獄。
那段日子里,韓偉幾乎每天都要忍受著敵人的嚴刑拷問,可即便身體傷痕累累,他也沒有做出任何出賣組織的事情。
直到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國家危亡之際,國共兩黨再度聯手抗日,韓偉才最終重獲自由,幾經輾轉來到了延安。
雖然他在湘江一戰中,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立下大功,但卻一直因被俘一事心存愧疚。
所以,他抵達延安之后的半年時間里一直深居簡出,也從不去看望昔日的老首長和老戰友們。
直到1938年初的一天,韓偉正如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簡單洗漱過后、便端坐在窯洞窗前的桌子旁練字。
想當初因為家境貧寒,根本沒有錢上學識字,后來是毛主席對他說過:“不認字是不行的”,韓偉這才意識到學習文化的重要性,從那之后便養成了習慣,每天都要識字、練字。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突然傳來一陣窸窣的腳步聲,緊接著便聽到一聲呼喊。
“韓偉在這嗎?”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韓偉一怔、手中的筆也應聲掉落。
片刻之后,他濕紅著眼眶沖出門外,看到來者的身影后,淚水奪眶而出。
來者正是毛主席,他正一臉欣慰地看著韓偉,輕聲詢問道:“來延安這么久了,怎么也不來看我一下?”
這一刻,原本壓在韓偉身上的負擔煙消云散。
因為他知道,毛主席并沒有因為自己被俘一事而心生埋怨。
從那之后,韓偉在毛主席的鼓勵下重新振作起來,先后出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6大隊隊長、第4團團長、冀中軍區雁北支隊司令員等職務,參加了鶴山、高洪口、夜襲上社、百團大戰、冀中區反“掃蕩”等諸多對日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解放戰爭爆發之后,他又歷任熱河軍區司令員、67軍軍長,為全國解放做出了貢獻。
1949年7月,解放戰爭已經臨近尾聲,開國大典的籌備工作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而在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突然提起了他,勾起了毛主席的回憶。
畢竟開國大典是需要進行閱兵的,而1931年瑞金閱兵時,韓偉的突出表現讓毛主席印象深刻。
當韓偉抵達北京之后,聶榮臻元帥便鄭重其事地對他說道:“毛主席要交給你一個重要的任務……”
見對方有些遲疑,聶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有壓力,這個任務你在十多年前就執行過,而且做的非常好”。
緊接著,聶帥便將一個信封遞了過去。
韓偉接過后看了一眼,不禁淚眼婆娑。
“這位經歷過瑞金閱兵、湘江血戰的將軍,是訓練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的不二人選。
——毛澤東”
就這樣,在周恩來總理的舉薦、毛主席的拍板下,韓偉成為了開國大典閱兵訓練的負責人。
而他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挑選199師組成開國大典的步兵方陣。
199師經歷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一支流淌著革命血脈的英雄部隊。
訓練場上的韓偉,比打仗時還要嚴苛。
戰士們頂著烈日練正步,裝備不夠就輪流訓練。
最終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199師方陣踏著鏗鏘的步伐走過天安門。
而站在觀禮臺上的韓偉,更是親眼目睹了毛主席按下升旗按鈕的一幕,歷史上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新中國的成立!
1955年,韓偉憑借著卓越的戰功,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1992年4月,已是彌留之際的韓偉將軍留下了臨終遺言。
“湘江戰役,我帶出的閩西子弟都犧牲了。我活著不能和他們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們在一起。”
要知道,韓偉將軍去世之后,是有資格安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的。
但組織上為了尊重他的意愿,最終同意將其安葬于福建閩西烈士陵園,與戰友們永遠相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