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印度外長蘇杰生首次訪華,中印關系更上一層樓,在金磚上合連連攪局的印度這次提前對中國做出了保證,那么促使印度態度轉變的原因有哪些呢?
7月14日,印度外長蘇杰生訪華并在抵達中國后不久就與中方高層見了面,這是自2020年中印兩國邊境爆發沖突以來,蘇杰生首次訪華,也是今年以來中印的第四次高層互動。
今年1月,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訪華,重啟了兩國外交溝通機制,為后續互動鋪路,這是中印關系破冰的標志。6月,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與國防部長辛格又相繼訪華,分別強化了中印兩軍信任措施,重點討論了如何維護實控線和平,和推動落實2024年10月達成的邊界巡邏協議。在唐勇勝的基礎上,此訪進一步為雙邊關系的觸底反彈奠定了基礎。
蘇杰生的到來是中印實質性緩和的標志,除了和王毅外長的會晤,他還將出席在華舉辦的上合外長會。上合青島防長會剛剛結束,印防長辛格拒簽聯合聲明還歷歷在目,蘇杰生提前對中國做出了保證,他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印度支持中國主辦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不僅是為莫迪來華鋪路,也是印度絕對不再攪局的承諾。當然,印度的“變臉”不是因為幡然醒悟,而是因為印度左右逢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對印度商品,尤其針對紡織品、藥品等支柱產業加征了關稅,直接沖擊了印度經濟,印度雖然劃下兩條紅線表示絕不退讓,還向世貿組織提交了對美報復性關稅文件,但由于缺乏實質談判籌碼,未能對美國產生任何威懾作用。
同時,印巴空戰期間,美國竟然罕見同巴基斯坦空軍、陸軍參謀長進行了互動,更讓美印嫌隙加深。印度的對華轉向,是試圖通過緩和與中國關系,向美國釋放“印度非單一依賴”的信號,借力中國平衡美方壓力,避免單方面被壓榨。
除開地緣政治和外交,經濟也是個很大的因素,印度還想要兩樣東西。第一件是稀土,由于和美國關稅戰,中方今年4月收緊了稀土出口管制,印度稀土磁鐵庫存于2025年5月底耗盡,汽車業瀕臨癱瘓印度汽車協會坦言:“一顆5美元磁鐵缺貨,整條2萬美元汽車流水線即廢”。印度政府日前放話要砸下21億人民幣建立印度自己的稀土產業鏈,但終究是紙上談兵,難以落實,起碼在眼下,還需要蘇杰生通過外交斡旋,給印度企業帶回希望。
第二個是恢復中印直航班機。直航恢復不僅將極大促進兩國貿易和投資合作,保障供應鏈穩定,緩解國內制造業因簽證限制導致的訂單執行困難,還將促進旅游互訪和文化交流,從根本上為中印貿易的提升和兩國關系的深化創造關鍵機遇。今年1月,印方宣布中印已就恢復直航達成協議,蘇杰生需要推進此事的落實,為本國人民注入強心針。
表面上看,他的到來對中印來說是好消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印度對華政策仍處于搖擺中,當前美印關系嚴重遇阻,印度無奈之下才轉向了中國,中印之間仍有許多深層次障礙,短期內無法結局,也會限制兩國關系能走多遠。更要命的是,印度隨時有可能出爾反爾,所以對于印度,還是要貫徹“聽其言,觀其行”的六字箴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