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彈藥,其實就是一種能“撒子彈”的武器。想象一下,你扔出去一個大炸彈,半空中“砰”一下炸開,里頭蹦出來幾十上百個小炸彈,像天女散花一樣落下去,覆蓋一大片地方。這些小炸彈可以是手榴彈大小的玩意兒,也可以是更小的爆炸物,總之就是要在一瞬間打一大片。這種武器的特點總結起來就仨詞:覆蓋廣、殺傷大、效率高。
起來是不是挺牛的?設計這東西的初衷就是為了打仗時能快速清場。可問題來了,這玩意兒威力太大,用起來有點“六親不認”,也帶來了不少麻煩。
集束彈藥一炸開,小炸彈四處飛,根本不管你是士兵還是老百姓、是坦克還是民房,全都一塊兒炸。這種“無差別殺傷”在實戰中特別容易誤傷平民。
據統計,過去幾十年,集束彈藥用過的地方,比如越南、老撾、阿富汗、伊拉克,平民傷亡數字加起來好幾萬。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一發下去,可能整個村子都沒了。這種場面想想都覺得可怕。
更狠的是,集束彈藥里那些小炸彈不是每個都能正常爆炸,總有一定比例會變成“啞彈”。啥叫啞彈?就是沒炸開的,掉地上成了“定時炸彈”。
這些啞彈戰后沒人清理,就留在那兒等著人踩。尤其是小孩,好奇心重,看見個圓滾滾的東西就去撿,結果“轟”一聲,手沒了,命也沒了。農民下地干活也一樣,鋤頭一碰,炸了。
據國際紅十字會的數據,老撾當年被美軍扔了幾百萬噸集束彈藥,到現在還有上百萬個啞彈沒清完,每年都有人因此受傷甚至喪命。這玩意兒的后遺癥,能折騰好幾代人。
集束彈藥炸完不光是人遭殃,地也廢了。大面積爆炸把土壤炸得稀巴爛,農田沒法種了,水源被炸出來的化學物質污染,生態全亂套。戰后重建想恢復正常生活?沒個幾十年想都別想。
比如越南戰爭后,有些地方到現在還是“死地”,種啥死啥,當地人只能搬走。這不光是打仗,更是把人家家園徹底毀了。
集束彈藥的這些毛病,國際社會早就看不下去了。2008年,105個國家在愛爾蘭都柏林開了個會,簽了個《集束彈藥公約》,2010年正式生效。到2023年,已經有120多個國家加入。這公約的核心就是一句話:徹底禁用集束彈藥。
具體要求有:不準用集束彈藥。不準造、不準賣、不準存。把庫存全銷毀。清理被炸過的地方,把啞彈弄干凈。給受害者提供醫療和生活援助。
為啥這么多國家愿意簽?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東西太不人道了。尤其是一些小國或者沒啥軍事野心的國家,覺得禁用這玩意兒既能保自己人安全,也能給國際社會做個表率。像英國、法國、德國這些發達國家也簽了,說明這事兒確實是大勢所趨。
可有意思的是,幾個軍事大佬——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以色列——都沒簽。這就讓人納悶了:這么恐怖的武器,大國咋還不怕?
中國沒簽《集束彈藥公約》,這事在國際上沒少被噴。但咱得說清楚,中國有自己的考量,不是單純耍橫或者不負責任。
中國是個大國,周邊環境也不算太平。東邊有日本、韓國,南邊有印度,海上還有美國盯著。萬一哪天真打起來,集束彈藥這種能快速打大片的東西,對付敵方集群進攻特別管用。
比如說,敵人來了幾百輛坦克或者幾萬步兵,常規武器可能打不過來,集束彈藥一發下去,直接清場,能極大保護自己國土。這種情況下,中國覺得放棄集束彈藥等于自廢武功,安全第一,啥都得靠邊站。
集束彈藥在現代戰爭里地位挺特殊。它的優勢是能瞬間覆蓋大片區域,打集群目標效率奇高。比如對付敵方裝甲部隊或者機場跑道上的飛機,別的武器可能得轟好幾輪,集束彈藥一下就搞定。
雖然現在有精確制導武器,但那玩意兒成本高,數量有限,戰場上不可能全靠它。集束彈藥雖然老土,但便宜又好用,戰略價值擺在那兒,中國不可能輕易扔了。
中國還覺得,這個公約制定過程有點“西方主導”的味道。簽了的國家里,很多壓根兒沒啥軍事能力,禁不禁無所謂。可像中國、美國、俄羅斯這種大國,真禁了,軍事力量受影響,誰來填這個空缺?
再說了,有些簽了的國家自己也不老實,比如偷偷留點庫存啥的,嘴上說得好聽,實際不咋地。中國覺得,與其簽個虛頭巴腦的公約,不如自己管好自己,起碼心里有底。
中國其實也在研究替代品,比如更精準的武器,能少傷平民的那種。但這些新技術還在路上,沒完全成熟。現在就扔了集束彈藥,等于手里沒牌可打。等新東西研發好了,可能會慢慢減少對集束彈藥的依賴,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雖然沒簽公約,但中國也不是完全不理國際社會的呼聲。咱在集束彈藥問題上還是做了不少事兒。中國沒少參加聯合國關于集束彈藥的會,每次都說得很明白:禁用這東西得考慮各國實際情況,不能一刀切。安全和發展都得平衡,不能光講人道主義,把國家安全扔一邊。
中國軍隊有自己的規矩,用集束彈藥盡量避開人多的地方,也在技術上努力減少啞彈。比如改進引信設計,讓小炸彈盡量都炸了,別留后患。這比有些國家亂扔一氣強多了。
中國還通過援助幫過不少被集束彈藥禍害的國家。比如老撾、越南這些地方,中國出錢出技術,派人去清啞彈,修基礎設施。這也算間接彌補了集束彈藥的危害。
中國軍工也在加緊研發新武器,想辦法把集束彈藥的優點保留下來,同時把危害降到最低。像精確制導的子彈藥啥的,未來可能取代老式集束彈藥,但這得一步步來。
沒簽公約,中國沒少挨罵。人權組織、非政府組織經常點名,說中國“不負責任”,應該趕緊加入禁令,把集束彈藥停了。但中國回應得很硬氣:國家安全是底線,誰也別想強迫咱干啥。咱愿意跟大家合作裁軍,但得平等商量,不能讓別人牽著鼻子走。
其實這事兒也能理解,國際社會老拿道德說事,可大國博弈哪有那么簡單?美國、俄羅斯不也一樣沒簽,誰也別裝圣人。
集束彈藥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個“雙刃劍”。打仗時好使,但后遺癥太狠,平民遭殃,環境也毀。100多個國家禁它,是想讓戰爭少點殘酷,這沒毛病。可中國不簽,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安全和戰略需求擺在那兒,哪個國家也不會拿自己命根子開玩笑。
未來咋辦?估計得看技術進步和新武器的開發。如果真能造出既好用又不傷平民的東西,集束彈藥可能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到那時候,中國可能也會調整態度。但現在,咱還是得現實點,安全第一,其他的慢慢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