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15日訊(記者 張洋洋)今日下午3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六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民營企業家,圍繞民營經濟發展、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他們分別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臻,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劉百奇以及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云。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三名傳統行業的企業代表之外,另外兩名是來自科創領域,一個是機器人行業的王興興,一個是商業航天方向的劉百奇。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已是多個國家級會議上的“常客”。過去兩年,中國機器人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這位90后創業者帶領團隊打造出了全球銷量領先的四足機器人Go1,并研發通用人形機器人H1、G1,在算法、動作控制等多個方向取得突破,成為了中國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在現場,王興興談到,相比去年,今年以來機器人整體出貨量都有了明顯的增長,這不單單是宇樹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整個機器人行業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快。
王興興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未來3-5年內在各行業的應用速度不會特別快,但已有多個具體應用場景逐步落地,如服務業、工業、救援等。雖然大規模推廣還需時間,但行業的出貨量已在持續增長。由于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挑戰較大,需要全球各方協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技術進步,朝著全球共贏的方向發展。
來自商業航天領域的星河動力則是“新面孔”。這是一家2018年創立的火箭公司,公司面向低軌衛星互聯網市場,商業模式是用自研的火箭把客戶的衛星送入太空,收取發射服務費、運費等。
在現場,星河動力創始人劉百奇把公司形容為“往太空送快遞的公司”。截至目前,星河動力已經完成了19次火箭發射的任務,將81顆衛星送入了太空,也成為了國內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營火箭公司。
今日下午,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劉百奇介紹到,星河動力一共布局了谷神星和智神星一共2個系列4個型號的運載火箭。同時,公司還在新研大型液體火箭,這一型號的火箭未來可以重復使用以降低成本。未來,星河動力火箭的運載能力覆蓋幾百公斤到幾噸到幾十噸多個重量級。今年下半年,星河動力將首飛谷神星二號和智神星一號兩個型號的火箭,首飛之后就將推進商業化。
劉百奇表示,星河動力以火箭技術為基礎,還在拓展其他業務。比如在軌服務、在軌試驗等領域,和一些合作伙伴計劃聯合開展太空旅游業務,希望有機會參加國家深空探測等重大專項,利用技術拓展更多的商業業務,為中國的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航天領域今年新政頻出,行業利好不斷。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商業航天安全健康發展”,并兩次將商業航天置于新興產業首位。今年6月18日,證監會推出新政,在科創板設立科創成長層,將商業航天納入第五套標準。
劉百奇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星河動力正在推進IPO,計劃在合適的時機提交IPO申請。公司即將完成D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產業資本,這一輪之后,星河動力將不會再在一級市場進行融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