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近期向日本和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兩國明確承諾在中美因臺灣問題發生沖突時采取軍事行動。
科爾比作為特朗普政府內負責政策事務的國防部副部長,一貫主張將美國軍事重心從歐洲轉向太平洋以對抗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他就曾擅自決定暫停對烏軍事援助以逼迫歐盟承擔更多責任。這位“美國優先”的堅定執行者,如今在臺海問題上如法炮制,要求盟友為美國的戰略目標沖鋒陷陣。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對盟友的經濟與軍事捆綁施壓已形成一套組合拳。在經濟層面,美國要求日本購買更多美制武器并承擔更高比例的駐日美軍費用,同時對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澳大利亞同樣收到國防預算提升令,被要求將國防開支占GDP比例從2%提高到3.5%。科爾比甚至一度要求日本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這種壓榨式政策早已引發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強烈反彈,他公開表示不會容忍美國輕視,甚至不惜“賭上國運”。
當科爾比將矛頭轉向臺海,直接要求日澳預先承諾軍事介入時,兩國的回應卻出奇一致。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13日明確表示:“澳大利亞不會提前派遣軍隊參與任何沖突”,主權是優先考量,是否參戰“只能由當時的政府作出決定,而非提前作出”。日本防衛省同樣關閉了討論空間,聲明“很難回答‘臺灣緊急狀態’這個假設性問題”。這種不約而同的拒絕姿態,讓華盛頓的戰略試探撞上了一堵沉默之墻。
日澳拒絕提前站隊背后,是清晰的國家利益計算。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消息曝光時正在中國進行為期六天的訪問——這是他就任后首次訪華。澳方深知,若在臺海問題上附和美國,將直接危及對華經貿關系命脈。澳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直言不諱:“我們不討論假設性問題”,一語道破經濟現實優先于軍事冒險的考量。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處境同樣微妙。石破茂政府近期刻意與激進涉臺言論保持距離,努力改善對華關系。日本經濟同時承受中美雙重壓力:一邊是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另一邊是對華貿易的深度依賴。軍事層面,日本僅有約150艘主力艦艇的海上自衛隊,在中國海軍超過360艘主力戰艦的壓倒性優勢前,任何軍事承諾都等同于自殺。東京看得清楚:卷入臺海沖突可能使西南諸島淪為戰場,而美國模糊的“威懾”承諾根本不值得押上國運。
美國自身在臺海問題上的矛盾立場更令盟友心寒。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奉行“戰略模糊”政策,從未明確承諾會軍事介入臺海沖突。特朗普本人延續了這一傳統,拒絕透露任何具體行動計劃。這種“雙重標準”赤裸裸暴露——當科爾比要求盟友“戰略清晰”時,實質是讓它們單方面承擔風險,自己卻保留模糊空間全身而退。
更諷刺的是,就在美國施壓日澳之際,澳大利亞聯合19國在悉尼港啟動“護身軍刀”大規模軍演。表面聯盟的熱鬧場景,掩蓋不了美國太平洋同盟體系的內在裂痕。科爾比的粗暴施壓非但未能展示美國領導力,反而暴露了華盛頓的焦慮:隨著解放軍區域拒止能力持續增強,美國對單獨應對臺海局勢已越發缺乏自信。一個真正有底氣的國家,何需反復逼迫盟友表忠心?實力與信譽才是最好的保證,而非威脅與勒索。
特朗普(資料圖)
臺海問題本質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企圖都是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踐踏。日本和澳大利亞的清醒回應表明,沒有國家愿意為美國的霸權野心充當炮灰——當特朗普政府將盟友關系異化為“保護費”交易時,得到的只會是日益加深的疏離與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