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2025年7月11日,國際外交舞臺上演了一場意味深長的雙城記。華盛頓的早晨,特朗普正式簽署文件,宣布自8月1日起對加拿大征收35%的懲罰性關稅。幾小時后,在吉隆坡的會議廳里,加拿大外長阿南德主動約見中國外長王毅——這場“應約會面”中,阿南德傳遞出加方渴望對華關系“重新校準”的迫切信號。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來得既突然又強硬。他在致加拿大總理卡尼的信函中直指加拿大芬太尼管控不力、設置貿易壁壘導致美加嚴重貿易逆差,甚至重提“加拿大應成美國第51州”的爭議言論。這已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對加拿大鋼鋁、數字服務稅等問題反復揮舞關稅大棒的最新動作。耐人尋味的是,就在4月9日美國宣布對部分國家暫緩90天執行“對等關稅”政策時,加拿大還在豁免名單之列。但短短三個月后,特朗普已向全球23國發出征稅函,加拿大最終未能幸免。
加拿大外長阿南德(資料圖)
加拿大這次不再沉默隱忍,而是迅速啟動了外交突圍。阿南德在吉隆坡的會談桌上坦誠表示,加新政府致力于“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加強經濟發展韌性”。這短短一句話背后,是加拿大試圖掙脫美國單邊經貿政策束縛的決心。過去幾年加中關系遇冷,很大程度上源于加拿大配合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種種限制。此刻阿南德的表態,不啻為對過往政策的婉轉修正。
中加關系轉圜的契機其實早有鋪墊。今年恰逢中加建交55周年和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上個月中國高層與卡尼總理的“積極、建設性通話”已為雙邊關系破冰埋下伏筆。王毅在會談中明確指出兩國“沒有領土爭端,沒有地緣矛盾”的天然優勢,同時直指核心癥結——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打壓中國企業,呼吁加方提供公平營商環境。
特朗普(資料圖)
頗具諷刺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反而成了中加走近的催化劑。當美國對包括加拿大在內的貿易伙伴揮舞35%關稅大棒時,中國正主動向最不發達國家提供100%產品零關稅待遇。這種鮮明對比讓加拿大意識到,依賴單一市場的外交策略風險過高。阿南德提出恢復經貿、衛生、人文等多領域合作,正是要為加拿大經濟打造更多“安全出口”。
美加關系的裂痕其實早已深入肌理。從今年3月特朗普威脅對加鋼鋁產品征收50%關稅(雖24小時內撤回),到6月因數字服務稅問題單方面中止美加貿易談判,特朗普反復無常的貿易政策讓加拿大徹底清醒——芬太尼問題不過是關稅大棒的借口,美國真正要的是加拿大經濟的絕對服從。
當加拿大外長主動伸手與中國“解凍”關系,這場外交急轉彎揭示了一個更宏大的變局:連美國最親密的鄰居都不再信任華盛頓的貿易承諾,轉而尋求多邊突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雖已劍指23國,但35%的關稅壁壘正在倒逼各國重新評估對美依賴。
加拿大(資料圖)
加拿大尋求與中國關系正常化,本質上是在為經濟尋找“止血帶”和“新氧氣”。當王毅在吉隆坡強調“大國應帶頭摒棄強權邏輯”時,阿南德的積極回應表明:面對美國霸凌,加拿大終于開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國家利益。這場外交轉向能否真正落地,尚需觀察加方后續行動,但地緣政治的天平已因此悄然移動——畢竟,當最忠誠的盟友都開始轉身,單邊主義的圍墻注定崩塌。
國際關系的新現實已然顯現:當強權邏輯撞上經濟韌性,貿易霸凌終將催生新的伙伴關系。加拿大此次轉身,或許正是全球貿易秩序重構的一個微妙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