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2025年7月的國際政經舞臺硝煙彌漫。11日,中美外長王毅與魯比奧在吉隆坡東盟外長會期間首度面對面握手。這場看似為兩國元首會晤鋪路的接觸,卻意外成了多國加速“脫美”進程的起爆器——短短幾天內,白宮接連遭遇兩大戰略噩耗,特朗普精心設計的“關稅大棒”戰略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崩塌。
特朗普7月初揮舞的關稅大刀看似兇猛:7月7日向20多國發函加稅,7月10日更通知百余國家統一征收15%-20%關稅。他尤其“關照”巴西,8月1日起將對其進口商品征收50%關稅。然而巴西總統盧拉的反擊直擊要害——2024年美國對巴貿易享有70億美元順差,過去15年累計順差高達4100億美元。面對只占巴西GDP 1.7%的美巴貿易,盧拉強硬表態:“要征稅也該是我們對美國征稅!”巴西全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里卡多·阿爾班更直言:“沒有任何事實能證明此舉合理性。”巴西的硬氣源于實力,更源于尊嚴——當特朗普在關稅威脅中夾帶“停止調查前總統博索納羅”的政治私貨時,這個南美大國已視其為對國家主權的侵犯。
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巴西打響反美關稅第一槍時,更大的地緣經濟地震正在發生。7月3日,由巴西、阿根廷等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瑞士、挪威等四國)正式敲定自貿協定。阿根廷外長韋特海因宣布雙方承諾在2025年內簽署協議,瑞士聯邦副主席帕姆蘭稱之為“公平且平衡的協定”。更讓白宮如坐針氈的是,歐盟于7月15日突然宣布與印度尼西亞達成推進自貿協定的政治協議。這個擁有2.7億人口的金磚成員國,正成為歐盟擺脫美國市場依賴的新支點。
印度外長蘇杰生(資料圖)
印尼協議絕非孤立事件。此前歐盟已與7億人口的南方共同市場達成自貿協定(2024年12月簽署),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也與泰國簽約(2025年3月)。這種多點開花的自貿網絡建設,本質上是對美國經濟霸權的集體避險——當特朗普還在盤算如何向歐洲“傾銷貨物”時,歐盟早已看清了被《通脹削減法案》收割的教訓,正以驚人速度構筑“去美化”貿易體系。
貿易版圖劇變的同時,政治棋局也在顛覆性重組。印度外長蘇杰生7月中旬突然現身中國峰會并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印巴關系惡化后印度高層首次訪華。表面看是共同應對美國針對中印購買俄油的“二級制裁”(威脅加稅500%),深層卻是莫迪政府的地緣政治再校準。此前特朗普試圖拉攏印度對華加稅,如今印度用實際行動宣告:中印關系這桿秤,遠比被美脅迫重要。
回望7月11日吉隆坡會談,魯比奧一邊尋求對華緩和,一邊在東盟會場暗諷南海問題與“不公平貿易”。這種兩面手法如今看來格外諷刺——當中美外長握手的余溫尚未散盡,歐盟已牽手印尼,印度則奔赴北京。特朗普幻想用30%關稅(較最初威脅的50%下調)馴服歐洲,等來的卻是對方加速奔向金磚國家;他試圖以關稅離間中印,反將兩國推入共同反制的戰壕。
魯比奧(資料圖)
歷史在此刻顯露出辛辣的隱喻:七十年代美國放棄金本位時,時任財長康納利傲慢宣稱“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如今特朗普的關稅武器也正成為美國的麻煩——當巴西敢于退回總統信函,當瑞士專注簽訂新自貿協定,當印尼成為歐盟戰略伙伴,單極霸權的黃昏已然降臨。特朗普的失算,本質是全球經濟多極化浪潮對舊秩序的清算;而白宮收到的兩大噩耗,不過是世界向美國發出的集體賬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