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回徹底陷入被動!他揮舞的關稅大棒非但沒能震懾對手,反而讓自己陷入兩難境地。短短三天內,兩記重擊接踵而至,逼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不得不緊急向中方釋放信號!
當特朗普宣布對歐盟產品加征30%關稅時,或許以為能通過施壓迫使歐洲妥協。
但現實是,歐盟迅速聯合印尼、日本、加拿大,構建起新的貿易合作網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高調宣布,與印尼正式簽署《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雙方實現近乎零關稅的貿易安排。更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正聯合加拿大與日本,共同制定針對美國的反制方案。
這一布局直擊特朗普軟肋——加拿大作為與其纏斗多年的貿易對手,從未在關稅戰中示弱;印尼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對美壓力表現出驚人韌性;就連傳統盟友日本,在石破茂內閣主導下也展現出罕見強硬姿態。歐盟的潛臺詞再清晰不過:"既然你要加稅,我們就另尋合作伙伴,看誰能撐到最后!"
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高調宣稱:"美越達成里程碑式協議!越南承諾對美商品實施零關稅,美國僅對越商品征收20%關稅!"然而現實卻截然相反——越南政府始終未對此表態,內部消息顯示,越方談判團隊原本預期關稅水平在11%-15%區間,特朗普臨時加碼至20%直接導致談判破裂。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7月15日特朗普突然改口稱"協議即將簽署",這等于變相承認此前所謂"歷史性協議"根本不存在。這場鬧劇暴露出兩大致命缺陷:其一,特朗普政府信用體系徹底崩塌,連盟友都不再相信其承諾;其二,其談判策略已失效,越南寧愿承受潛在46%的關稅損失,也不愿任其擺布。
面對失控局面,貝森特終于坐不住了。7月15日,這位財政部長緊急發聲,重點傳遞三大信號:
中美關稅休戰期或將延長——原定8月12日結束的關稅暫停措施可能繼續延期,以避免市場劇烈震蕩;
明確向中方示好——公開承認"中國掌握美國所需關鍵資源",直指稀土供應與技術合作;
迫切尋求新談判——計劃下月重啟中美對話,試圖為當前危機尋找出口。
這種態度轉變背后是殘酷現實:一方面,美國企業已無法承受關稅戰成本——若8月后中美關稅恢復至100%以上,將引發產業鏈大地震;另一方面,中國掌控全球80%稀土加工能力,美國軍工與高科技產業根本離不開這條供應鏈。就連此前嚴防死守的芯片禁令都出現松動,英偉達獲準繼續向中國出口H20芯片,這足以說明美方焦灼程度。
縱觀這場關稅博弈,特朗普幾乎打光所有籌碼,卻換來歐盟離心、越南反水、市場恐慌的三重困境。最終,美國不得不放低姿態尋求與中方對話。但今時不同往日,當特朗普發現強硬手段失效時,中方早已掌握戰略主動權。這位曾試圖用關稅大棒"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總統,此刻或許該認真思考:這場自導自演的鬧劇,究竟該如何收場?答案,或許就藏在他是否愿意放下身段、重建信任之中。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