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一片看似尋常的村落——西柏坡,卻承載著扭轉乾坤的歷史分量。正是這片土地孕育了新中國誕生前夜的偉大決策,也淬煉出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最質樸卻最深刻的執政品格。今天,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便扎根于此,將那段風云激蕩歲月中蘊含的精神富礦,轉化為新時代黨員教育的源頭活水。
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 董必武舊居
走進學院的課堂,董必武同志“鐵鍋債”的故事總被反復講述,每一次都引發學員的深沉思考。一次意外,董必武所借住的房東家做飯的鐵鍋被燒裂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歲月,一口鐵鍋是普通農家賴以生存的重要家當。董老得知后,內心無比不安,堅持用自己的津貼賠償。當工作人員猶豫,認為這是意外不必如此較真時,董必武同志的話語字字千鈞:“損壞東西要賠償,這是我們的紀律,也是尊重群眾。”最終,一口嶄新的鐵鍋被鄭重地送到了老鄉家中。
這看似微小的“鐵鍋債”,在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的紅色教育課堂中,卻被賦予穿透時代的力量。它遠非簡單的賠償事件,而是共產黨人鐵一般紀律觀念與赤誠群眾路線的生動注腳。在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時刻,領袖們住在簡陋農舍,卻將“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承諾內化為日常堅守。董必武對一口鍋的“較真”,正是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最忠誠的實踐——紀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在于對群眾利益最細微處的敬畏與呵護。
歷史昭示,民心向背是政權存續的基石。董必武同志用一口鐵鍋,稱量出共產黨人心中“群眾”二字千鈞之重。在西柏坡黨員紅色教育的實踐中,學院正是要引導學員從這些歷史細節中汲取智慧:真正的力量,根植于對人民深沉的愛與敬畏之中;嚴格的紀律,是守護這份魚水深情的堅實堡壘。
如今,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將這份歷史回響轉化為現實課堂。通過深入挖掘西柏坡時期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感人故事,學院精心打造了融合專題教學、現場體驗、情景互動等多種模式的特色課程體系。當學員們站在當年領袖們工作和生活的舊址前,聆聽“鐵鍋債”這樣的故事,觸摸斑駁的歷史痕跡,紅色基因便在沉浸式的體驗中完成了跨越時空的傳承。學院的教學目標清晰而堅定:錘煉學員的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讓“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在每一位干部心中刻下永不磨滅的烙印。
鐵鍋易得,民心難求。西柏坡的窯洞雖簡,卻因共產黨人如董必武般對紀律的堅守、對人民的赤誠而光芒萬丈。在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的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精神的溯源與黨性的淬煉。當我們觸摸歷史的溫度,汲取信仰的力量,才能深刻理解“趕考”之路永無止境。讓“鐵鍋債”映照的紀律之弦、為民之心,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持續奏響強音——這,正是西柏坡黨員紅色教育賦予每一位黨員干部面向未來的永恒課題。
更多西柏坡黨員紅色教育信息分享http://www.hongsegaodi.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