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沖突中,關于印度空軍到底損失了幾架陣風戰斗機?
在此之前一直被認為是三架,不過現在來看這個數字似乎是有問題的。根據英國的軍事雜志《Airforces Monthly》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印度空軍在沖突的過程中,損失的陣風戰斗機根本就不是三架,而是五架。原因是三架戰斗機在戰斗,當時就已經被摧毀了,另外兩架在戰場上受傷,其中的一架直接因為結構損毀而報廢了。印度此前一口咬定的三架陣風戰斗機的宣傳結果,與事實不符。
而英國媒體發布了這則消息之后,印度方面并沒有進行過多的辯解,而是承認在戰斗過程中加上受傷的陣風戰斗機確實是有五架陣風戰斗機失去了戰斗力。
印度人什么時候這么坦誠了?居然如此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的損失和失敗了嗎?
其實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在承認了陣風戰斗機的損失數據之后,印度又第一時間對外發布消息,表示與這五架陣風戰斗機損失數據相對應的是,現在印度也是全世界最了解中國武器性能的國家。因為通過這次引發沖突,通過自己戰斗機的損失,印度已經抓取到了中國的殲10飛機和導彈比較詳細的信號和數據。
也就是說,在人家印度人的心里,戰斗機雖然損失了,但是并不是白白損失。自己已經知道了中國裝備的一些所謂的秘密。
如果從理論上來看印度人的這個回答,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在現代化的戰斗過程中,各種武器裝備和相應的平臺都會有自己專有的電磁頻譜特征,而這些相關的數據和特征,一旦被另外一個國家或者是勢力所掌握的話,就可以很快的將這種數據輸入到自己的信息庫,盡可能的優化自己的預警系統。等到下次在戰場上再次遇到這樣的裝備的時候,已經優化了相關數據系統的預警裝備,就可以提前做出反應,從而規避自身的損失。
而且印度方面如果把這組所謂的數據對外公開,尤其是公布給美國和西方等國家的話,感覺應該會對我國造成一定的影響。
畢竟無論是殲10還是霹靂15E,這都是我國軍工出口的主流產品。如果后續相應的數據特征被公開的話,有可能會影響這種裝備的銷量。
但問題是,這僅僅只是理論上的說法而已,在現實中,可能性極低。
首先是成本太大了
印度的陣風戰斗機單機價格可是達到了2億美元左右,五架陣風戰斗機的損失,保守也在10億左右。花10億美元這樣的天價,只為得到一款中國戰機和導彈相應的數據,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即便是印度這樣的國家,真的想要獲取相應的數據,也絕對不可能提前做出計劃,用這樣的方式獲得。因為這已經不是沒腦子那么簡單了。
其次是,印度獲取這種數據的能力存在著很大的質疑
印度在軍工領域所依賴的一些核心技術和裝備,絕大多數都不是出自本國生產。尤其是在電磁領域,現在印度各軍種之間甚至都沒有做到統一和兼容。這種不兼容的程度已經嚴重到了多兵種進行協調的過程中,通訊頻道的切換都會出問題的地步,當年就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導致四架戰斗機錯誤的收到了指令集體跳傘。這種事情對于一個地區大國來說,不僅是匪夷所思,而且是非常恥辱的。
用如此混亂和不統一的系統,想要在實戰中獲得中國裝備的相關數據的可能性,在我個人看來是非常低的。實際情況很有可能是印度的陣風戰斗機被打下來,就這么不了了之了。所謂的接收到了對方戰斗機甚至是導彈相關的數據,純屬印度人自己找的一個借口,僅此而已。
筆者之所以這樣說是有依據的,如果印度真的搞到了中國殲10戰斗機和先進的空空導彈的相關數據的話,就不會等到英國媒體揭開自己的傷疤的時候,才用這樣的借口去搪塞。在印巴空戰結束之后,在印度大肆在國內和國外進行慶祝和宣傳勝利的時候,就應該果斷的拿出來,積極的對外展示和叫囂,畢竟如果這種數據真的被印度搞到的話,其實也算是一種戰利品。但印度人偏偏就沒有這樣做,他們沒有這樣做,不是因為不想做,而是因為做不了。
總之,經過印巴戰斗之后,自己軍隊的戰斗力到底怎么樣?印度的一些高層已經是心知肚明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上一次的印巴空戰結束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爭端和矛盾,將迎來一段平靜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