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的諾言不可信,應從最壞方面作準備。”
1950年冬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內迎來了一個匆匆趕來的客人——朝鮮領袖金日成。那一天,毛主席的一句話讓金日成銘記在心。
1950年12月,朝鮮戰場硝煙四起。志愿軍已入朝作戰一個多月,以兩次戰役的勝利震驚了世界。
尤其是長津湖之戰,直接讓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圣誕攻勢”變成了一個笑話。可就在這勝利的背后,國際局勢卻變得撲朔迷離。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發布會上高調威脅,表示可以使用包括原子彈在內的任何武器;同時,印度等13個亞非國家向聯合國提交提案,呼吁停戰;而朝鮮的戰場局勢依舊膠著,讓金日成焦慮萬分。
金日成帶著問題來到北京。作為朝鮮的領導人,他需要毛主席的建議,更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
而毛主席對當時的局勢已有清晰的判斷。他坦言,志愿軍的戰斗力超乎預期,完全可以與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并取得勝利。
同時,他也指出,美國口中的“核威脅”不過是恐嚇手段,并不會真正付諸實施。杜魯門的言辭雖高調,但實質是虛張聲勢。
金日成最擔憂的,是美國放出的停戰信號是否可信。他試探性地問毛主席,如果敵人主動要求停戰,應該如何應對?
毛主席的回答斬釘截鐵:“美帝的諾言、協定都是不可靠的,故應從最壞方面作準備。”這句話,既是對美國人的了解,也是對整個朝鮮戰局的深刻洞察。
毛主席認為,美國所謂的停戰信號不過是緩兵之計,目的是爭取時間,積蓄力量,為未來的反撲做準備。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判斷是準確的。1951年初,美國人一邊釋放停戰信號,一邊迅速擴軍,從250萬增加到350萬,同時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讓人看清了他們的真實意圖——既想通過談判爭取喘息時間,又想保住現有陣地,為下一步侵略做準備。
停戰談判從1951年開始,持續了整整兩年多。這期間,美國人的表現可謂令人咋舌。
前期,他們態度傲慢,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甚至妄想將軍事分界線劃到志愿軍后方十公里處,試圖不戰而獲得大片土地。后期,他們出爾反爾,談判桌上的承諾轉頭就被推翻。
尤其是南朝鮮總統李承晚更是跳出來搗亂,秘密釋放北朝鮮戰俘,徹底破壞了談好的戰俘釋放協議。
面對這種局面,毛主席果斷下令:“停戰簽字必須推遲,再殲偽軍萬余人,極為必要。”這就是著名的金城戰役的起因。
金城戰役的打響,徹底打掉了美國和南朝鮮的囂張氣焰,也讓他們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議終于在板門店簽署。經過金城戰役的重創,美國人再也不敢擺出傲慢的姿態,僅用了幾分鐘就簽好了全部協議。
至此,抗美援朝戰爭畫上了句號,中國的尊嚴得到了捍衛。
毛主席的那句“美帝的諾言不可信,應從最壞方面作準備”,不僅在戰爭中體現了他的戰略遠見,也為后來中國應對國際事務提供了重要啟示。這句話告訴我們,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絕不能輕信任何表面的承諾,而是要保持清醒,做好最壞的準備,以實力和智慧贏得主動權。
回頭看,抗美援朝不僅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更是一場彰顯中國人民意志與智慧的戰爭。
正如他所言:“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不僅是抗美援朝的寫照,也是中國面對復雜國際局勢時的應對之道。
參考資料:[《抗美援朝戰爭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