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下午,長江商學院聯合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學院舉行MM藝術品價格指數發布會,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領銜,首度發布MM三大洲際藝術品價格指數,并發布中華藝術品2025年春拍指數。
報告發現,過去近25年間,隨著中國和印度經濟的發展,亞非大(亞洲非洲大洋洲)藝術品價格指數呈現出最強的增長性,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7%,美洲和歐洲藝術品價格年復合增長率則分別為4.4%和2.3%。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過去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9.2%,并在經歷了疫情近四年的下跌之后,2025年春拍逆勢上漲9%。
報告通過計算1938年至2024年的10年期滾動年化美元回報率發現,藝術品的長期回報出現近70年一遇的低迷狀態,尤其與以標普500指數為代表的美國股市形成鮮明對比,梅建平教授解讀稱:“三大洲際藝術品指數顯示出部分市場復蘇的信號,這表明全球藝術品市場正在發生解凍。考慮到過去25年技術發展創造的巨額財富,現在可能是收藏藝術品的歷史性機會。
三大洲藝術品市場對比:
亞非大呈現高增長、高風險特性
MM三大洲際價格指數數據來源于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大拍賣行在紐約、倫敦、上海、北京、巴黎、香港、米蘭、迪拜、阿姆斯特丹、科隆等地的拍賣記錄,其樣本取自1873年至2025年全球共7914位藝術家在三大拍賣行有重復上拍的作品,作品數量為43307幅,平均成交率為82%。
其中包含亞非大(亞洲非洲大洋洲)出生的藝術家913位、歐洲出生的藝術家5578位、美洲出生的藝術家1423位。三大指數的理論模型和編制方法是基于梅建平和摩西教授發表的文章及最新研究成果。
根據三大洲際藝術品價格指數,亞非大(亞洲非洲大洋洲)藝術品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5年春的6.21,年復合增長率為7.7%。指數顯示其2025年春拍跌幅為6.4%。
歐洲藝術品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5年春的1.73,年復合增長率為僅為2.3%。指數顯示其在經歷了疫情三年的下跌之后,2025年春拍市場反彈,漲幅為22.4%。
美洲藝術品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5年春的2.88,年復合增長率為4.4%。指數顯示其在經歷了疫情三年的下跌之后,2025年春拍漲幅31.7%,但仍比2021年高點下跌15%。
從圖1可見,三大指數于2001-2007年間快速上漲,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大幅下跌。危機之后亞非大指數恢復上漲,但歐洲指數至今尚未恢復至危機前的高點,而美洲指數雖然在2017年恢復至危機前的高點,其表現最近15年總的乏善可陳。
三大指數里亞非大指數經歷了過去連續四年的下跌,而歐洲、美洲指數則分別經歷了過去三年的連續下跌。三大指數中亞非大指數的風險最大,其年化收益率的標準差為16.9%,而歐美指數的標準差分別為9.5%和13.4%。
這三大指數過去25年的走勢對應了三大藝術市場的發展歷史。
其中,歐洲藝術市場是在工業革命時代最早發展起來的,擁有最多的藝術家,價格相對比較穩定,但缺乏成長性,過去25年走勢十分平緩。
而美洲藝術市場是在二戰之后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而發展起來的,其擁有大量的當代藝術家,價格顯示了一定的成長性,但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疫情中受到沖擊,過去25年走勢起伏較大。
三大指數中,亞非大指數隨著中國和印度經濟的發展,呈現了最強的增長性。但其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出現大幅回落,降幅達27%,但很快在2009年恢復增長,并在2020年達到8.82的歷史高點,使得其在本世紀前20年的年化收益率一度達到11.4%。但之后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亞非大指數出現大幅下跌,跌幅達29%,充分顯示了新興市場高增長、高風險的特征。
藝術品長期回報率低迷
當下或為歷史性收藏機遇
當我們綜合全球三大拍賣行的所有重復銷售數據,并計算1938年至2024年的10年期滾動年化美元回報率時我們注意到,藝術品出現70年一遇的低迷狀態,并在2023年和2024年觸及谷底(分別為-0.9%和-1.4%)。
這一發現是通過整合1928年至2000年蘇富比梅摩藝術指數以及2000年至2024年MM藝術指數得出的。要找到類似糟糕的長期回報,得追溯到1954年,當時藝術市場不僅停滯,甚至對收藏家來說還出現了長期持有虧損。
這與美國股市(以標普500指數為代表)形成了鮮明對比,自201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每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年增長。藝術品與股票在長期回報上的巨大差異表明,藝術品價值現在總體上處于幾代人未見的低迷狀態。2008年后,這兩種資產的財務表現急劇分化,股市享受了15年的牛市,而藝術品市場的長期回報率則逐步下降,隨后陷入深度凍結。
梅建平教授解讀稱:“三大洲際藝術品指數顯示出部分市場復蘇的信號,這表明全球藝術品市場正在發生解凍。考慮到過去25年技術發展創造的巨額財富,現在可能是收藏藝術品的歷史性機會”。
2025年春拍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逆勢上漲9%
根據剛發布的MM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5年春的8.55,年復合增長率為9.2%。指數顯示其在經歷了疫情近四年的下跌之后,2025年春拍漲幅為9%(見圖3)。
從圖3可見,在2000-2025年間,中華藝術品大幅跑贏印象派和當代藝術品指數。在這期間,印象派和當代藝術品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2% 和5.1%。印象派和當代分別于2021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然后于最近三年分別下跌了16%和28.6%。
中華藝術品于2020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然后受世界藝術品市場特別是當代藝術品市場熊市的影響,再疊加疫情和中國經濟轉型等因素的影響,中華藝術品市場在2020年見頂后進入調整期,從最高點下跌了48.2%,但今年春拍出現反彈,上漲9%。同樣,印象派指數今年春拍也上漲11%, 但當代藝術市場仍舊低迷,繼續下跌8.9%。
未來幾年,隨著中國房地產和股票等大類資產的重新定價,中華藝術品的定價預計將繼續波動,其恢復并再創新高可能需要一定時間。
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及油畫作品日益受藏家青睞
中華藝術品的特色是有相當一部分藝術家從事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創作。因此,MM中華藝術品指數創建了水墨和油畫兩項分類指數。水墨指數涵蓋以水墨為主的畫家,油畫指數涵蓋以油畫為主的畫家。
為了研究藝術家所處時代和藝術市場的關系,MM中華藝術品指數同時創建了近代和現代兩項分類指數。近代指數涵蓋出生在1920年之前的畫家,現代指數涵蓋1920年之后出生的畫家。
根據過去25年的拍賣紀錄,油畫指數和現代指數跑贏了市場大勢,水墨指數和近代指數則略遜于中華藝術品指數。這表明過去25年中藏家日益青睞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并對市場較為廣闊、流動性較好的油畫作品有所偏好。2025年春拍,近現代和油畫指數均出現反彈,分別上漲6.8%,4.2%和11.1%,但水墨指數仍下跌了24.8%。
2025春拍市場景氣仍較低迷
競拍不夠踴躍
MM中華藝術品景氣指數構建的目的是用來衡量整個市場的熱度,均值定義為零。
由于景氣指數對數據要求沒有像價格指數那么苛刻,故可細分春秋兩季。根據圖4所示,中華藝術品市場景氣可分為三個階段,2000春季-2008春季,2008秋季-2014春季,2014秋季-2025春季。
在第一階段,許多年份景氣指數超過0.5,意味著市場競拍非常激烈,作品平均按高于估價50%成交。在第二階段,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景氣指數急劇下跌,然后市場熱度逐漸恢復。第三階段,受多種因素影響,景氣指數分別于2020年春季和2024年春季跌至新低。雖然2024年秋拍顯示藏家信心有所恢復,但2025春拍市場景氣仍較低迷,競拍不夠踴躍。(見圖5)
過去25年間趙無極作品流動性最佳
MM中華藝術品流動性指數構建的目的是用來衡量藝術家作品的流動性,其有三個指標構成:上拍年數、成交率和流動性(流動性=上拍年數/樣本年*成交率)。
上拍年數統計在2000-2025年期間該藝術家作品有多少年有上拍,成交率統計該藝術家作品上拍作品的成交率,而流動性則是上拍年數和成交率的綜合。根據表1流動性指數排名,2000-2025期間,作品流動性最佳的三位中華藝術家分別為趙無極,吳冠中和常玉。
紐約大學退休教授摩西、上海社科院退休研究員姜國麟、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學院教授Anrea Rurale、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學院助理教授Brunella Bruno共同參與了此次MM藝術品指數的研究和編制工作,Anrea Rurale及Brunella Bruno同時出席此次發布會。
MM藝術品指數編制的目的是為世界藝術品市場提供科學、系統、可比的指數體系,更好地追蹤全球藝術品市場的走勢,科學理性地進行藝術品的定價,促進全球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發布會同時宣布,長江商學院與意大利頂尖商學院——博科尼管理學院正式達成合作,未來雙方將依托于博科尼管理學院新成立的藝術市場與金融研究所,共同編制和推出歐洲國家指數等各類藝術市場趨勢指數、市場景氣指數及藝術家流動性指數等。
文中圖片來自圖蟲創意,轉載需獲授權。
end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長江商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